七年级历史(四)内容: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表格相应位置内) 序号12345678910 答案 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确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在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公元208年左右,三分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 A.刘、袁、曹集团 B.曹、刘、孙集团 C.刘、孙、袁集团 D.孙、袁、曹集团 3.曹操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其目的是 A.统一北方 B.统一黄河流域 C.统一全国 D.统治江东 4.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吴、魏 D.蜀、魏、吴 5.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炎、司马睿 B.司马炎、司马昭 C.司马昭、司马睿 D.司马睿、司马懿 6.东汉末年,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被称为“五胡”的五个少数民族是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鲜卑、蒙古、羯、氐、羌 D.匈奴、真、羯、氐、羌 7.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开始于 A.三国时期 B.西晋末年 C.东晋南朝 D.南北朝 8.北朝的五个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西魏 B.东魏 C.北魏 D.北齐 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改革鲜卑族人的习俗 B.为了统一江南地区 C.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桑 10.下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了南北统一 D.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11.“湖人汉服,汉人护食”这一现象说明 A.汉人的衣服食物都被胡人夺走了 B.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服吃汉食的喜好 C.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下,民族融合加深了 D.汉人和胡人互换衣服和食物 1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都是以我国古代一位大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这位大数学家是南朝的 A.商高 B.张衡 C.祖冲之 D.郭守敬 13.它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书是 A.《水经注》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脉经》 14.“空谷传响,哀婉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这是下列哪部著作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 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脉经》 15.“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品的赞颂? A.王献之的书法 B.顾恺之的人物画 C.云冈石窟的碧画 D.王羲之的书法 16.云冈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之一,地点在 A.四川东山 B.山西大同 C.河南洛阳 D.甘肃敦煌 17.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种现象有直接关系 A.社会稳定 B.社会动荡 C.佛教盛行 D.绘画艺术的发展 18.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众多反对佛教的人中,最著名的是南朝思想家 A.王充 B.范缜 C.顾恺之 D.华佗 19.右图是我国发行的一枚邮票,他是我国北朝著名的农学家,他的成就是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九章算术》 20.某电视剧组在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其中道具搞错的是 A.书桌上有毛笔和纸张 B.书桌上放一盘葡萄 C.书桌上放有《史记》 D.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龟虽寿》 请回答: (1)曹操指挥的著名战役有哪些?结果如何? (2)诗中的“壮心”在这里指什么?该诗表达了曹操的什么境界? 22.识图填图题: (1)在图中方框内填写三国国名和都城。 (2)按图中编号填写三国的建国时间和建国君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变法、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我国古代曾经发生过多次变法、改革,这些变法、改革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和北魏时期,我国分别发生了哪两次著名变法或改革? (2)上述两次变法、改革中,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每一次变法或改革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3)这两次变法、改革各有何作用或意义? 24.阅读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获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哪一时期的经济现象? (2)《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 (3)试分析导致这一经济现象的原因。 25.阅读材料: 据2004年4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好地方,由于近20年来大量放牧山羊,草原大面积沙化,大批牧民迁往宁夏从事农耕,这也是近年来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请回答: (1)材料中所引诗句的“好地方”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2)所引诗句产生于历史上哪一朝代?该时期北方著名的政治改革是什么?有何影响? (3)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该问题从反面印证了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观点的正确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