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第20课 三国鼎立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课 程 标 准: 了解三国形成的史实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
    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
    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的
    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3、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
    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
    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3、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
    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准备: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2、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二、关于学法和教法
    鉴于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再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为情景想象、课本剧表演、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3、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四、教材处理:
    1、 由于本课内容是学生平时所熟识的,而且对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对人物的评价客观公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历史问题,组织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渗透历史的发展规律。
    2、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把这两个问题确立为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两个问题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本课的难点。
    五、课前准备:
    1、围绕“你最喜欢(敬佩)的三国人物是谁?请给大家介绍你喜欢(敬佩)他的原因”搜集有关三国时期的小故事。
    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编排课本剧。
    3、制作相关课件,剪辑录像资料和文字材料。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演示、启发相结合的综合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景进入:
    教师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
    建立起来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后经西汉、东汉,
    历时4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统一的时
    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出示东汉
    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上获取了
    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总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的局面。
    导入新课: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一是分裂、
    战乱的时间多于统一安定的时间;第二是少数民族大
    量内迁,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要
    共同探讨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期历史: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打出课题)
    (二)新课学习:
    1、曹操统一北方:(再次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教师:我们从这幅图上得到的第一个信息是整个国家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这是大家直接从观察中得出的第一个结论,那么透过这一历史现象,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同时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割据势力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人民群众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过安定的生活。
    学生思考:从图上的形势分析,当时有哪些割据政权最有实力、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曹操和袁绍是北方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那么统一北方的任务究竟能由谁来完成呢?我们共同观看一两个课本剧。
    学生表演:情节一:曹操与两个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曹操在政治上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情节二:袁绍与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袁、曹双方的力量对比;袁绍对曹操的轻视;袁绍拒绝谋士诅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