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哪几种形式? 开放研究典型题 35、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的政权的杰出统治者。孝文帝拓跋宏即位时(471年)才只有五岁,由他的祖母冯太后辅政,小皇帝在他的熏陶下成长为汉文化忠实的推行者。他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鲜卑与汉族的融合作出了为可磨灭的贡献。死时年仅33岁。右图为其陵墓——长陵。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2)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具体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3)改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孝文帝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典型题 1、C 2、D 3、B 4、A 5、B 6、C 7、B 8 、D 9、C 10、B 11、C 12、D 13、A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D 15、B 16、B 17、B 18、B 创新题 19、C 20、C 21、C 22、D 23、C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4、C 25、C 26、A 27、(1)北魏孝文帝。(2)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3)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遇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启示:在遇到阻碍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4)材料三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各民族融合,表现在洛阳经济、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更大的发展。 28、(1) 反映了北魏孝文 帝改革。(1)材料一的中心问题是改汉姓。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说汉话。(3)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4)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 探究题 29、不赞 同 。因为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应该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汇入了更先进的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中,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应该加以肯定。 3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大事年表:(学生的答案可有所增减) 三国(220—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东汉灭亡。三国时期开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国万人乘船到夷洲(台湾) 西晋(265—316年) 265年 西晋建立 东晋(317—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南北朝(420—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北朝开始。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聚焦中考典型题 31、C 32、B 33、B 34、(1) 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 (2)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 (3)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 友好交往及通婚等。 开放研究典型题 35、(1)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那时,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 繁交往,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近,民族大融合已成为一种历史发展趋势。(2)原因: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但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措施: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还完善学校教育制度,让更多的鲜卑贵族子弟系统学习汉族文化。(3)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4)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