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增强。②鲜卑贵族用落后方式统治人民,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 内容: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加强管理官吏、经济。②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③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作用: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进程。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成就 1、青铜: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夏 、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主要青铜器:①商朝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古代最大的青铜器。②四羊方尊,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青铜树,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附近岷江上。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2、郑国渠:战国时期秦国建于咸阳附近,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关中平原。 ▲3、秦朝长城:目的:为了防御匈奴,巩固北部边防。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意义: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巩固了北部边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世界古代伟大工程之一。 4、灵渠。秦朝修建。目的:为了征用越族,统一岭南。联通了长江、珠江水系。 第19课 科技成果 ▲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用麻造纸(世界最早)。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利于文化交流、保存;促进人类文化发展。 2、数学:①东汉的《九章算术》,书中关于负数概念、正负数加减法则、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最早。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3、医学:①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②东汉的华佗,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了五禽戏。 4、农学: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5、地理学: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1、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较成熟、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从商朝开始我国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3、金文(铭文、钟鼎文):商朝、西周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4、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游行隶书,汉朝时广泛使用。 5、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第21课 学术思想 1、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①思想贡献: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服从统治者。他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②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编订《诗》《书》《春秋》等作教材,保存、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③孔子言论记录在其弟子编的《论语》里。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原因:社会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主张,形成众多学派,史称为“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还有纵横家、兵家、农家等。③代表:儒家:孟子(轲)《孟子》、荀子(况)《荀子》。道家:庄子(周)《庄子》。墨家:墨子(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兵家:孙膑《孙膑兵法》。 第22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1、诗歌: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离骚》《天问》。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 2、史学:西汉的司马迁,《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等。 3、佛教传入: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深刻影响我国思想文化、政治、经济。 4、道教:产生于中国,东汉时创立,尊道家创始人老子为教主。 第23课 艺术成就 1、音乐: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战国编钟:。 2、雕塑:在秦汉时期美术中,雕塑成就最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3、书法:东晋时的“书圣”王羲之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绘画:东晋时的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