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 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A.房玄龄B.魏征C.马周D.常何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本史实的识记。魏征是唐朝最有名的谏臣,在他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比喻自己好像失去了一面镜子。 答案:B 黑色陷阱:如果对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或者审题不够仔细,答题时就很容易张冠李戴。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隋朝灭亡原因的是 A.多次发动对外战争B.酷虐残暴的统治 C.大兴土木工程D.国家财政困难,军费不足 思路解析:隋炀帝统治时期,继承了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基础,社会经济繁荣。国家财政困难,军费不足与历史实际不符,不是隋朝灭亡的原因。 答案:D 2. 下列内容中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是 ①皇帝要勤于政事 ②皇帝要居安思危 ③大臣要廉洁奉公 ④政府要轻徭薄赋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人物言行的记忆能力。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没有见于文献记载。唐太宗的一句名言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借喻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意思是要居安思危;唐太宗规定减少服役天数,并可以交纳实物代替服役,意在主张轻徭薄赋。故正确答案选B项。 答案:B 3.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汉律》B.《隋律》C.《贞观政要》D.《唐律疏议》 思路解析:唐太宗在位期间,在《隋律》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D 4. 1945年9月,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公开发表了词《沁园春•雪》,不知倾倒了多少人。其中有“唐宗宋祖”一句,这里的“唐宗”是指 A.唐高祖B.唐高宗C.唐太宗D.唐玄宗 思路解析:“唐宗宋祖”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唐宗”是指唐太宗,“宋祖”是指宋太祖。 答案:C 5.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句话是谁对君民关系的认识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唐高宗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文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这句话直接出自教材,意思是说:皇帝,如果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如果统治残暴,人民就会起来推翻他,真是可怕啊!只有唐太宗才有这样清醒的认识。 答案:B 6. 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是 A.接受隋亡教训B.有名谏臣魏征C.他是开明君主D.三省制的要求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B项是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一个条件,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唐太宗能够纳谏的表现,不是原因;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三省制不可能限制君主的权利,D项也不正确;唐太宗亲眼看到了隋帝国的崩溃,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为巩固统治,必须接受隋亡教训,这才是他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 答案:A 7. 唐太宗从隋亡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必须重用贤臣,善于纳谏 B.必须保证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 C.完善科举制度 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辨析和判断能力。隋朝短命而亡,虽然不重用贤臣、不能保证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科举制度不完善,这些都可以作为教训来接受,但是这些都是具体表现和举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隋的统治者不能准确定位君民关系因而滥用民力,实施暴政,这才是应该从隋亡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 答案:D 8. 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记忆能力。中书省起草政令,交由门下省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