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测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图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
    D.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阅读右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拓展探究
    1.阅读图片材料:
    图片一:郑和下西洋路线 图片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请回答:
    (1)请列出郑和下西洋及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时间。
    (2)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之处。
    (3)有人说,在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背后,体现出中国海上力量的没落和欧洲海上力量的兴起。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这给对我们有何启示?
    2.明朝时郑和在1405-1433年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约2.7万人,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在1492-1502年四次航海,首次航行仅为87人,首航船只为3艘,有罗盘针航海图,最远到达巴哈马群岛、海地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郑和、哥伦布远航有何目的?
    参考答案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基础达标
    1.B 2.C 3.C 4.A 5.B 6.D
    能力提升
    1.D 2.B 3.C 4.B 5.B
    6. (1)戚继光,明朝人;(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患。(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拓展探究
    1.(1)郑和:1405-1433年;迪亚士:1487年;哥伦布:1492年;达伽马:1497-1498年;麦哲伦:1519年。
    (2)规模: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小,船少人少。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3)同意。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军事的发展呈现出颓势,倭患、边患不断。而明朝闭关锁国的国策又束缚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致使中国曾一度领先的造船技术、指南针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海上力量落后于欧洲新兴国家。启示略(言之有理即可)。
    2.(1)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规模大、设备先进、到达范围广。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通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哥伦布开辟了美洲新航路。
    (2)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不计较经济效益;而哥伦布是为了探寻新航路,谋求财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