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4分) 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2分)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2分) ⑶这个时期的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4分) ①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1分) ②普遍使用磨制的生产工具(1分)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1分)④会制造陶器,饲养牲畜(1分) ⑷原始人类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有人称之为“天堂的生活”,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3分) 原始社会时期,是因为生产力极其低下,而环境有极其恶劣,依靠单个人,或者家庭是无法生存的,所以他们过着原始公有制生活,这是生产力低下的一个体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逐步进入到阶级社会,这是社会的进步(3分) 27、(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发夹、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⑴材料一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2分)统一的王朝秦、汉主要奉行了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2分) 百家争鸣(2分)秦朝主要实行的是法家思想(1分)汉朝主要实行的是儒家思想(1分) 材料二: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请回答: (2)依据材料,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2分) 以德治国(2分)。 “仁”的学说。(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4分) 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2分)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2分) 28、15分)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角色扮演】 (l)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5分) 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3分) 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杜会的发展 (4)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3分)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分)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变法措施符合秦国的国情以及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每点一分,满分2分) 启示:改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的天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每一点1分,满分2分) 29、(10分)开放题:“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课题】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试论结合,有理有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观点:秦始皇功大于过;(或者是过大于功);(或者有功也有过)等。(1分) 功绩: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世界上的大国。 暴政: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苛酷的刑罚等。 (首先摆明观点,然后进行论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10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