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 第一节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教材分析 植物的营养离不开根吸收来的水分。本节教材先由实验引入,提出植物生活需要水,吸收水分的器官是根,具体吸水区域是根尖的根毛区。再用实验引出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从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介绍了植物吸水的知识。接着又介绍了吸收来的大部分水的去向(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最后理论联系实际,简单介绍合理灌溉的重要性。 本节的重要知识都是由实验引出的,所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效果的显著性是讲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前提。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内容可与实验6结合起来授课,分2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植物要从外界吸水;根尖的结构(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第二课时内容为:细胞吸水和外界浓度大小的关系(学生实验为主);蒸腾作用;合理灌溉。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仪器,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进行科学研究。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功能。 ㈡技能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巩固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讲解,使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尖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 三、教学准备 根尖结构挂图或幻灯片、长有根毛的小麦幼苗、一盆已轻度萎蔫植物;每组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小麦根尖结构纵切片。 四、教学过程 ㈠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出示一盆已轻度萎蔫植物,并结合植物在夏天傍晚的现象,提出以下问题: 1.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现象? 2 .如何消除萎蔫现象,使植物正常生长?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吸水器官是根。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根尖与吸水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要了解根尖结构特点的好奇心。 ㈡观察 1.观察根尖外形。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长有根毛的小麦幼苗,先用肉眼观察根尖,然后再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颜色和形态。学生通过实验后,自己总结,教师适当引导。 用放大镜可看到根尖最前端处颜色发黄,叫根冠;另有一部分根尖区域上长有“毛毛”,叫根毛,此区域叫根毛区;在根毛区以下,根冠以上的部位,叫伸长区;根冠与伸长区间,还有一小部分,叫分生区。 2.观察根尖四部分呢的细胞结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结构、大小等特点。 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最顶端处,细胞体积较大,排列不整齐;再往上细胞体积较小;最后一部分表皮细胞往外突出,形成根毛,中间有一些细胞核、细胞质消失,上下连接,形成中空的导管。 ㈢深化 根据学生观察到的四部分细胞结构特点,教师可结合挂图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 根冠细胞象一顶帽子似的,套在最前端,具有保护根尖的作用,当根冠的外层细胞被土粒磨损,在生长点附近的根冠细胞能分裂出新细胞,补充磨损的细胞;生长点细胞分裂能力很强,使根尖细胞不断增多;伸长区细胞生长很快,使根不断向土壤深处伸长,能吸收水;根毛区表皮细胞突起形成根毛,使表皮细胞吸收水的面积大大增加,吸收来的水分透过层层细胞,进入导管,再往上运输到各部位。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出问题:根尖的四部分结构,哪一部分与水的吸收关系最密切?为什么? ㈣扩展 由于根尖的根毛区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区域,因此,在移栽植物的时候,尽量带土移栽。 ㈤教师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散失 尖顶端,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 根冠 保护作用 被根冠包围,细胞小,壁薄,核大 根尖的结构 分生区 细胞分裂能力强 和功能 分生区上部,细胞迅速伸长 伸长区 也能吸收水 伸长区上部,表皮细胞外突,形成根毛 根毛区 吸收水的主要部位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⑴根尖可分为 、 、 、 四部分,植物吸收水分主要在 区。 ⑵根尖具有分生能力的部位是 ,此区域的细胞特点是___ __ 。 ⑶根的长度能不断增加,与其有关的因素是( ) (A)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 (B)根毛区细胞的不断增加 (C)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 (D)A、C两项都是 ⑷带土移栽植物幼苗,有利于( ) (A)固定植物的幼苗 (B)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C)保护幼根和根毛 (D)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⑸以下关于根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毛分布在根尖的根毛区 (B)根毛是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长突起 (C)根毛增大了根毛区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根毛是与根毛区表皮细胞不同的细胞 2.课后作业 ⑹过去的农民插秧(指水稻幼苗)时,先要把秧从田里拔出来,并洗净根上的泥土,再插到大田里。这样插下去的禾苗要经过几天的萎蔫后才会返青。目前,大力推广软盘育秧,带营养土抛秧技术。这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大大缩短了禾苗的返青时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