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二)技能目标 1. 通过关节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验证骨中成分的实验,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骨成分和关节结构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尊老爱老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理解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之间矛盾统一关系。 三、教学准备 酒精灯、三脚架、试管、小烧杯、火柴、盐酸(质量分数10%)、猪的新鲜膝关节、大鱼肋骨或蛙的腿骨、鸡或鸭的羽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人体的长骨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在多数人看来骨之所以对人体有支持作用是因为骨非常硬,事实真的如此吗?教师拿出一根大鱼的肋骨,用手指轻轻地将它弯曲,激发学生的好奇性,从而渴望对骨成分的研究学习。 (二)新课讲授 1.验证骨的成分:有机物的性质学生不很了解,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用镊子夹一根鸡或鸭的羽毛,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羽毛是否能燃烧?燃烧时发生什么样的气味?同时告诉学生鸡或鸭的羽毛中含有有机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鱼的肋骨放在三脚架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灼烧,将现象与羽毛燃烧作比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 骨中含有有机物。再让学生观察留在铁丝网上的物质颜色?冷却后,用手指轻轻弯曲,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告诉学生燃烧后余下的是无机物。最后得出结论:(1)无机物的特征是脆硬(2)有机物的特征是柔韧。为证实结论(2),教师可告诉学生骨中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等钙盐,可与稀盐酸反应。然后做实验:把大鱼肋骨放到10%的盐酸中,同时让同学们猜想一会儿将会出现的现象(因实验需要较长时间,可先讲解下面知识)。 2.骨连结:请同学们设想如果人体的下肢仅有一块骨的话,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从而理解骨连结的重要性。对于骨连结形式,学生了解的大多是活动连结—— 关节,对于不动连结与微动连结,教师可结合课本P40图3-5讲解,同时必须讲明各自的作用,让学生体会人体结构的精妙之处。 3.关节结构的观察:实验时先除去关节外的其他组织,余下关节囊,用剪刀(或解剖刀)除去前面半个关节囊,露出关节腔,然后观察各部分结构,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两块相邻的骨是否直接接触? (2)两个相对的骨端形状有什么特点? (3)手摸关节面,有什么感觉?上面覆盖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 (4)用镊子拉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有什么感觉?它们有什么作用? 至于滑液的存在及其作用可由教师作讲解。最后请同学们总结得出关节结构中有哪些能增强其牢固性,哪些能提高其灵活性?是如何统一的? 4.卫生保健知识 (1)介绍体育锻炼对于关节牢固性和灵活性的好处。 (2)脱臼原因及防止。 (三)复习巩固 1.结合鱼的肋骨放在稀盐酸中的实验结果,思考骨的主要成分及其特征,同时思考为什么青少年时期应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2.请脱臼过的学生说说脱臼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感觉?应如何预防?一旦发生脱臼后应如何急救? 五、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构成关节的三部分是( ) (A)关节囊、关节头、关节窝 (B)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 (C)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D)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软骨 (2)法医为鉴别死者的身份,称取质量为9克的尸骨,然后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到灰白色为止,再称其质量为6.5克,此骨是( ) (A)儿童骨 (B)青年骨 (C)成年人骨 (D)老年人骨 2.课后作业 (3)关节的灵活性表现在:①关节腔中有少量滑液②关节囊外有韧带③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④关节囊牢固地将两骨联系起来 ( )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③ (4)下列不能活动的骨连结是( ) (A)脑颅骨 (B)髋关节 (C)椎骨之间的连结 (D)下颌骨 (5)与人长高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 ) (A)关节面上的软骨层 (B)骨腔内的成骨细胞 (C)骨干与骨端之间的软骨层(D)骨髓腔内的骨髓 3.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C) 4.简要分析 (1)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而关节软骨是存在于关节头和头节窝两端的保护结构。 (2)骨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和无机物,一般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少年儿童有机物含量大于1/3;老年人有机物含量小于1/3,无机物超过2/3。题目中9克骨充分燃烧,实际上是除去了有机物,剩余的6.5克为无机物,无机物大于了2/3,所以选(D)。 (3)关节结构是既灵活又牢固,其中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摩擦,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能减少关节面间的摩擦。 (4)骨连结分为活动连结—— 关节,人体内主要的骨连结方式;不动连结如脑颅骨间的连结;微动连结如椎骨之间连结。 (5)关节面上的软骨主要是减少摩擦,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主要使骨长粗,红骨髓主要是造血功能。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目标 1.了解人体骨骼肌分布的大致情况以及主要骨骼肌的名称。 2.了解骨骼肌的结构及其功能。 3.理解人体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多组肌群协调的结果。 (二)情感目标 通过知识学习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骨骼肌的结构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骨骼肌的活动受神经的支配。 三、教学准备 骨骼肌模式图、肘关节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设疑激趣) 在看电视吉尼斯时,同学们都会为大力士们用牙齿咬住绳子拉动几吨大卡车而感到不可思议吧?那你们知道如此大的力是由人体的哪个结构产生的吗?(咀嚼肌)。结合自身的部位,请同学们咬紧牙齿,用手触摸咀嚼肌。 (二)新课讲授 首先告诉学生人体内各种动作的动力都是由附着在骨骼上的骨骼肌产生的。 1.人体骨骼肌概况 (1)人体骨骼肌共600多块,占人体质量40%左右。 (2)人体内主要的骨骼肌名称及功能的介绍,可结合人体自身及课本P41图3-6进行。应特别强调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为下面讲屈肘和伸肘做好铺垫。 2.骨骼肌的结构(建议教师用边画边讲的方法) 出示骨骼肌模式图(P47图3-7)。介绍: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可以在此讲解血管中的血液输送营养、氧气,对骨骼肌有营养作用)。 应特别强调骨骼肌的肌腱附着在不同骨上,请同学们设想如果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当肌腹收缩时会有什么后果? 最后,为巩固知识,教师可提问:一块骨骼肌是属于组织,还是器官?为什么? 3.骨骼肌收缩受神经支配 (例子分析法) 由于神经系统的知识将在第四章讲解,所以在此如何恰当地讲解骨骼肌受神经的支配显得比较困难,但又很重要。教师应只求其现象,不需探究其本质,根据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1)分析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这一现象时,只需使学生了解当大脑发出指令后,以兴奋形式由神经传到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收缩。 (2)小儿麻痹症:表面上看是肌肉疾病,但真正的病因是支配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 4.运动时各肌群的协调性(以屈肘和伸肘为例) (1)请同学们仔细体念一下屈肘这一动作,同时思考肱二头肌处于何种状态,这点比较容易,但肱三头肌的状态比较难理解,教师应结合人体肘关节模型,讲解屈肘、伸肘需要哪些骨骼肌?它们是如何协调的?(也可以从网上下载课件进行讲解)。 (2)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都不可能只是一块肌肉参加,而是由肌群共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且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如眉头一皱要动用43块肌肉,笑一笑要动用17块肌肉。 5.卫生保健知识 大家从电视中都看到过做健美操表演的运动员,他(她)们发达的肌肉是那么的令人羡慕,其实要想这样也并不难,只要坚持体育锻炼,你也能如此健美。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肌肉的运动量很小,这些肌肉的毛细血管大部分是关闭的。运动时,全身肌肉的活动量很大,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几乎全部开放,供给肌细胞更多营养,这样可使肌纤维变粗、收缩有力。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结合骨、骨连结、骨骼肌的知识,思考并回答本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当老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时,你是如何完成这一动作的? 五、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用手垂直提一桶15千克的水时,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 (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B)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 (C)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收缩 (D)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舒张 (2)下面四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常的体力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 (B)体育锻炼能使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加粗 (C)体育锻炼能加强骨的营养、改善骨的结构 (D)体育锻炼使肌纤维变粗,使肌肉粗壮有力,更发达 2.课后作业 (3)人体肌肉瘫痪的原因是( ) (A)供应养分和氧气不足 (B)肌肉过度疲劳 (C)控制肌肉的神经损伤 (D)某些肌纤维损伤 (4)人体做各种动作是由于( ) (A)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B)关节活动使四肢活动 (C)骨骼肌收缩,牵动着骨而产生的 (D)骨骼肌的肌腱收缩,使骨产生运动 (5)骨骼肌与骨连接的结构是( ) (A)关节 (B)韧带 (C)关节囊 (D)肌腱 3.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D) 4.简要分析 (1)手臂伸直,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时,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只要作一下动作就不难理解。 (2)体力劳动往往是人体内的某一部分肌肉处于活动状态,人体内绝大多数肌肉并没有参与活动,而体育锻炼往往能使人体内的许多肌肉同时处于活动状态。 (3)肌肉瘫痪表现出来是肌肉萎缩,失去动力,但实际上是支配肌肉的神经受到损伤。 (4)人体的动作是在神经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相关骨而产生的,而肌腱是无收缩能力的。 (5)骨骼肌结构包括肌腱和肌腹,通过肌腱连接在不同的骨上,而韧带、关节囊都属关节的结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