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6、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补充类比:①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垂线段的长;②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垂线段的长)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8、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9、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0、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11、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直角三角板(45,45,90),(30,60,90)可画出的角除以上角,还有15,75,105,120,135,150这些角都是15的倍数。 12、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 时针问题: 时针每小时300,每分钟0.50;分针每分钟60;时针与分针每分钟差5.50. 时针与分针夹角=分×5.50-时×300 (分针靠近12点) 时针与分针夹角=时×300-分×5.50(时针靠近12点) 若结果大于1800,另一角度用3600减这个角度。 经过多少时间重合、垂直、在一条线上,用求出的重合、垂直、在一条线上的时间减去现在的时间。追及问题还可用追及度数/5.5。 13、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4、多边形 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0,正多边形(每条边都相等,每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0 / n 过n边形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n边形共(n-3)×n / 2条对角线. 15、圆、弧、扇形 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称为圆心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6、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步骤: 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正确性,作出回答 7、找等量的方法: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等量关系式。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常用公式也可作为等量关系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售价=进价×(1+提高率),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成本; (6)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7)原量×(1+增长率)=现量; 原量×(1-下降率)=现量 (只有1次增减) (8)周长、面积、体积问题: 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 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 ,V正方体=a3,V圆柱=πR2h ,V圆锥= πR2h.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和抽样调查 (1)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任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过程。 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项目很大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 (2)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3)①总体的个数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②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③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 人们往往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时,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含有个体的数目。 (4)随机调查,就是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随机调查不是调查方法。 (5)抽样调查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缺点是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随机性,真实性)。 2、扇形统计图及其画法: (1)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画法: ①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各项数量 / 总数 ×100%。(在扇形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圆心角度数 / 3600 ×100%)。 ②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圆心角度数=3600×百分比 ③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的频数。 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也比较大时,频数分布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①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极差)。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组数:把全体样本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当数据在50~100之间时,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 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注意分点归属问题〉。) ③确定分点 ④列出频数分布表. 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3)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 ①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而直方图实际上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当长方形的宽相等的时候,把组距看成“1”,用矩形的的高表示频数; ②条形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 ③条形图中,各长方形之间有空隙,而直方图中,各长方形是靠在一起的,中间无空隙。 4、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 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②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为了较直观比较直观地表达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纵、横坐标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一定要一致。 为了较直观地反映几个统计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纵轴从0开始。 更多中考信息》》》中考频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