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十一段除了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 预想一:学生能看出第一代第二代是详写,后面略写。 预想二:学生看不出,教师引导,第一代第二代跟后面的相比写得比较详细,描写详略得当。 师:第十一段举了一对旅鼠一年能繁殖多少后代的例子,用列数字的方法一代一代推算下来,前面一二两代详细写,后面简略写,详略得当,具有科学性、可信度,使读者也能感受到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 师:我们概括一下 PPT:旅鼠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 师: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什么? 预想:第二大奥秘比较难概括,先找出第十七段“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由此得知,可在十四段至十六段找到答案,主要是十五段。“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怎么节制?繁殖过多后,“奇怪的现象”有哪些?这些现象都表明旅鼠好像想法设法想自杀。 PPT: 旅鼠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想自杀似的; 师: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比较简单,书本有概括。 生:旅鼠死亡大迁移。 师:为什么旅鼠要进行“死亡大迁移”?它们是怎么行动的? 预想:学生应该比较容易在第十七段找到答案。 PPT: 旅鼠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旅鼠的三大奥秘可不可以互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预想:一部分同学能想到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都与繁殖有关。需要教师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每个奥秘都在前一个的基础和前提下,体现了说明文严谨的逻辑性。 师:刚才我们分析的旅鼠的三大奥秘都是在丹尼斯叙述中,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们看看在听丹尼斯叙述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表现和疑问。 在听到旅鼠的第一个奥秘时,“我”是怎样的表现? 预想:学生应该会把有关“我”的描写都找出来,教师帮助提炼关键字。“我”一开始是半开玩笑式的,后来在丹尼斯列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惊人时,“我”是迟疑、怀疑,然后经过自己的计算,进而露出“惊讶的表情”,然后感叹“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如果再大一点,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还不把地球上所有的草都吃光了”。 PPT:“我”的表现: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 师:那在听到旅鼠的第二大奥秘后,“我”是怎样的反应? 预想:学生比较容易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PPT:“我”的变化: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师:文章的第十八段到二十三段都是“我”和丹尼斯关于旅鼠第三大奥秘的探讨。“我”一直在向丹尼斯提出自己的疑问,“我”有哪些疑问?丹尼斯又是怎样一一回答的?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疑问,“我”的第一个推测是它们大迁移是不是因为发生大饥荒,丹尼斯是怎么回答的? 生:否定了,因为它们有充足的食物,而且即使是中途遇到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不停留。 师:那第二个推断是什么? 生:旅鼠视力很差,鼠目寸光,很难把大海和小河区别开。 师:丹尼斯又是怎样回答的? 师出示图片显示旅鼠的迁移方向,确定旅鼠的目的地都是大海。 师:“我”的第三个问题是旅鼠都这样跳进大海自杀,那么是不是要断子绝孙? 生:它们会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且担负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 师:三个假设一个比一个更加深入,排除其它可能性,强调旅鼠自杀的目标十分明确。 师:这个过程中,“我”的表现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我每个猜测的结果怎么样?有没有知道旅鼠“死亡大迁移”是为什么? 生:不知道。 师:旅鼠的奥秘解开了没有? 生:没有。(第二十七段: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 PPT:“我”的变化: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 “我”与丹尼斯的一问一答之间,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师:旅鼠之谜没有解开,但是最后文章留给我们怎样的深思?全班齐读最后一句“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说明了现在世界的哪方面问题? 生:人口问题。(有些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可能会多说一些情况) 师: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人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