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初二历史复习资料: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维新变法运动(1895年—1898年9月)
    1、历史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2、揭开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3、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变法图强;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4宣传变法活动: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成立政治团体: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5、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6、高潮:戊戌变法:在维新派宣传下,光绪皇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实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百日维新”。
    7、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8、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9、性质:戊戌变法是维新派发动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10、失败原因: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破坏。
    11、意义(作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戊戌变法在社会上启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12、教训:戊戌变法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三、辛亥革命(1911年)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②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其它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③领导辛亥革命。
    ④创建黄埔军校。
    2、革命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 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建立民国(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成立机关报《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革命开始: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革命主要成果: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都 南京,又叫南京临时政府。
    革命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6、辛亥革命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8、失败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袁世凯玩弄两面派手段。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9、历史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四、新文化运动
    1、历史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科学观念的传入;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索。
    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3、代表人物: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领导阶级:进步的知识分子。斗争目标:推翻尊孔复古的封建文化。
    4、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5、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
    6、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地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影响(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它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不过,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着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注: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㒙努力。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集约型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三)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哪些阶段?有什么特点?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派)
    (学习西方的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 派)
    (学习西方的 ——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 派)
    (学习西方的 ——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学习西方的 ——追求民主和科学)
    (四)近代化起步的启示:
    从背景上看,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从深度和广度上看,近代化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历程,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迭相递进的特征。一般而言,后一次变革是在对前一次变革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是对前一次变革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往往容纳了前一次变革过程中一些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合理的内容,但又有超越。这些社会变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从结果上看,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前期的探索中,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说明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④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三、快乐闯关
    1.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事件是 ;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事件是 。
    3.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 。
    4.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面临着相同的境遇(内有统治危机,外有外来侵略),为了摆脱,中国出现了 ;日本则进行了 。中国学习西方的 ,日本则学习西方的 。
    5.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分别是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内容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识记、理解、体验)。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识记、理解)。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识记)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识记)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识记)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识记、理解、体验)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根本原因: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内专制统治和对外出卖国家主权,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 、游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4、 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
    5、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锋和主力是青年学生,中心是北京,斗争方式是集会讲演、游行示威、罢课等。第二阶段6月3日 以后:主力是工人阶级,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方式是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斗争主力。
    6、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
    7、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8、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9、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五四精神:五四运动鲜明地贯穿着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主题。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
    ⑴历史条件:
    ①阶级条件:工人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③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⑵诞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时间:1921年7月。地点:先在上海,后改在嘉兴南湖。中共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⑶中共一大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⑷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⑸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制定革命纲领(任务),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标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后,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运动,1924年1月~1927年7月15日)。
    2、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⑴、时间:1924年5月。
    ⑵、地点:广州黄埔。
    ⑶、领导机构: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⑷、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⑸、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3、北伐战争
    ⑴政府:广东国民政府
    ⑵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⑶、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⑷、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城。
    ⑸、主要战场:湖北、湖南。
    ⑹、迁都:从广州到武汉。
    ⑺、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北洋军阀的统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北伐方针的正确;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将士欲血奋;工农大力支持;军阀内部矛盾。
    ⑻、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⑼、国民革命运动的结果: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国民革命的失败:
    标志: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革命失败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于革命的力量;
    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4、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⑴成立:蒋介石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勾结,于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1927年4月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来,南京政府统治了全国。
    ⑵、性质:南京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地点:江西南昌。
    3、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4、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后,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为我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