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地理 > 综合辅导 >

初二年级地理黄河万里行测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二节 陕西省 山西省 河南省
    1(2010•山东莱芜) “山坡坡栽树涯畔畔青,黄土高原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歌曲展示了黄土高原人民改造大自然的结果。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坡脚建挡土坝、护坡 B.退耕还林、还草
    C.开荒种田,增加耕地面积 D.缓坡地修建梯田
    [解析]选C。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如果开荒种田,增加耕地面积,势必会引起水土流失。
    2•山东菏泽)读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示区域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煤炭资源特别丰富 ②森林资源特别丰富 ③甘肃、宁夏水能资源丰富 ④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图中表示太行山和秦岭的字母分别是( )
    A.a、b B.b、c C.c、d D.a、d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图示区域煤炭资源丰富,山西、内蒙古和陕西是我国煤炭主要产区;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图中区域大部分为黄土高原,植被稀少;甘肃、宁夏地段处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第(2)题,此题考查了山脉的名称。图中字母a、b、c、d依次是太行山、秦岭、贺兰山、阴山。
    3(2010•湖南常德)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要搞好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缓坡开辟梯田,种植果树
    C.开垦陡坡种粮食 D.控制放牧的牲畜数量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治理。开垦陡坡种粮食,雨水会将疏松的表土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4(2009•山东菏泽)某校学生利用暑假时间,从连云港出发沿陇海—兰新线到新疆,进行社会实践考察。下列有关考察团对考察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地区
    B. 在西安参观了秦陵兵马俑
    C. 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
    D. 沿途经过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的西藏牧区
    [答案]选D。
    5(2009•辽宁沈阳)读下图,我国一铁路枢纽,图中①、②铁路线是( )
    A.①是京沪线,②是陇海线
    B.①是京广线.②是陇海线
    C.①是京沪线,②是兰新线
    D.①是京广线,②兰新线
    [解析]选B。此题考查我国铁路线的分布,河南省省会郑州地处①京广线.②陇海线两大铁路的交汇处,是国内最繁忙,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6(2009•湖南常德)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山西省有“乌金之乡”美誉的理解,哪位同学的理解是正确的( )
    A. 甲同学:山西省钨矿资源丰富
    B. 乙同学:山西省石油资源丰富
    C. 丙同学: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
    D. 丁同学:山西省铁矿资源丰富
    [答案]选C。
    7(2008•福建宁德)因煤炭资源丰富, 被称为“乌金之乡”的是( )
    A. 陕西省 B. 黑龙江省 C. 贵州省 D. 山西省
    [答案]选D。
    8(2008•福建龙岩)我国有“煤海”之称的省区是( )
    A.江西省 B.贵州省C.甘肃省 D.山西省
    [答案]选D。
    9(2007•河北唐山)下图所示省区的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700万。据此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的省区是( )
    A.湖北省 B.江西省
    C.安徽省 D.陕西省
    (2)该省区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 )
    A.235人 B.215人
    C.195人 D.165人
    (3)秦岭沿线一月的平均气温约为( )
    A.0℃ B.5℃
    C.10℃ D.15℃
    [答案](1)选D,(2)选C,(3)选A。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