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初一语文复习资料-《郭沫若诗两首》新课标教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09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静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在写作中学习作者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三)德育渗透点
    珍惜热爱美好的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细细品味诗意,充分展开想象。进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作者描绘出的奇异的世外仙境。
    2.难点:对诗后两句的理解。
    3.疑点:如何理解鲛人流珠。
    4.解决方法:讨论、辩论、各抒已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了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全诗的意境。
    4.理解联想和想象。
    5.美文佳作赏析。(《夕暮》)
    6.写一段描写云的诗歌或文章。
    七、教学步骤
    导语 大作家总是能写出同样成熟却又风格不同的作品。《静夜》这首诗和《天上的街市》一样,一反郭沫若的雄浑、粗犷、绚丽的风格,而以清奇显示自己的特色。
    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长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乃向月张开,以养其球。珠得月华,始及光莹……。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民间传说写出“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名句,以珠喻泪,脍灸人口。
    郭沫若的《静夜》匠心独运,写了“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于是作者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奇丽的迷幻模糊的美景:月也,星也,珠也,泪也,到底谁在天水之间洒成珠,请看诗歌——静夜。
    (一)明确目标
    学习作者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奇异的世外仙境。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文,勾画生字词,整体感知全诗。
    生字
    鲛jiǎo
    生词
    例:朦胧的晨雾笼罩在湖面上。月光笼罩着原野。
    2.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诗意。
    全诗联想丰富,想像奇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淡淡月光,疏星点点,海雾模糊,对月流珠。大自然披着色彩素淡的外衣,似乎在寂静沉思,多么令人陶醉的清幽秀美的情景啊!
    3.细读诗文,看着诗人具体写了什么。
    月光、村外、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鲛人
    4.以上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
    月、村、林、云、星是写实。
    “鲛人流珠”是想像。
    5.细品诗意
    在诗中奇美的情景里,诗人自己也完全陶醉了:“月光淡淡”似雪像霜“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在这梦幻般仙境的上空是“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给人以神奇的感觉。除了“漏”出的疏星里面还有些什么呢?真想掀开它的白色的似透非透的神秘的面纱看个究竟。怎么看不见天河呢?只是看见“远远的海雾模糊”,有光,有云,有星,有雾,这么神奇的地方,这么个迷幻的世界里,恐怕会有统人在岸边对着月亮流珠吧。这个极其神奇的想像,把读者引入了奇异的世外仙境,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三)总结、扩展
    提问: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联想丰富,想像奇特;
    实写和虚写相结合。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题一、二、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