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翻看《中国历史填充图册》,分析通辽市在一九三一年的归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与作者的距离) 师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我们通辽市归吉林省管辖,一九三一年日本关东军攻炸沈阳,不到半年侵占东北三省,我们通辽市也包括在内。当我们的先辈们背井离乡,离开故土家园十年的时候。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离开自己的故土的?又是如何强烈的渴望回到家园?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我们的先辈当时的心境,随作家端木蕻良一起面对家园,抒发对《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出示投影片) [要求]: 1、感受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2、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3、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4、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5、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的情感) 四、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1、四人一小组,结合课文内容及所了解的东北信息,交流东北印象(包括历史与物产) 2、教师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出示投影片) [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那些手段(技巧),把自己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生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共同解决自学疑问,明确: [问题一]: 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他召唤我回去。 …… (小组四个人讨论汇报,轮流有感情的朗读句子,类似句子用换字比较法进行赏析理解,体会词语的表现作用) 小结讨论内容:理解散文首先掌握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更换词语就不能准确表达情感 [问题二]:(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小结讨论内容:理解散文还要明确作者表达感情的技巧,了解他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五、反思 总结 1、反思学习本课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体验。 2、总结自己写作体会。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好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在我们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最美好的家园。 七、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写一首同名诗歌 ——《土地的誓言》,抒发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2、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他的情感。字数不限。(写过的可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回忆东北大地: 对故乡的热爱、 怀念、眷恋之情 丰富的物产 优美的景色 倾诉 回到母亲(故乡)的身边,为她而战斗而牺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