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1.出处:《山海经》;《列子》 2.作者: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 3.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4.字词句: A.词义: ⑴.通假字:“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 ⑵.古今异义: ①.汤:古义热水,eg: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②.汝: 古义为代词“你”,eg: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③.去:古义为离,eg: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⑶.一词多义: ①.为:a.动词,是,eg: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eg:孰为汝多知乎?c.作,eg:化为邓林;d.认为,eg:孰为汝多知乎? ②.其:a.介词,那,eg:问其故;b.介词,它,eg: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弃其杖。 ⑷.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②.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 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 )热水。 ③.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 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逐走:竞跑,赛跑)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