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在黑板上画一幅简图,用箭头表示物质流动方向,加深学生的印象。 ㈡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取一段樟木茎,让学生仔细观察茎的横切面。 2 .结合模型(或挂图),落实双子叶植物茎各部分的名称:最外围是树皮,树皮靠外面部分是外树皮,靠里面称韧皮部。树皮内是木材,木材部分是木质部。韧皮部和木质部间是形成层。 3.介绍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⑴外树皮:细胞干死,对茎有保护作用。 ⑵内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和韧皮纤维。 结合筛管挂图,讲解筛管特点:筛管由直径略大的长筒形生活细胞构成,上下连接处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像个筛子,称为筛板。物质可通过小孔运输。韧皮纤维属机械组织,能增加茎的强度。 ⑶木质部:有导管和木纤维。 结合导管挂图讲解导管特点:导管由一些直径较大的长筒形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成熟后,上下连接处的横壁消失,细胞死亡,形成一条条上下贯通的管道。 木纤维也属机械组织,增加茎的强度。 ⑷形成层:在木质部外,韧皮部内。细胞能不断分裂增生,向外分裂产生的细胞发育成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的细胞发育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增粗。形成层细胞的细胞壁薄,在此处易把木质部和韧皮部剥离开来。形成层属分生组织。 4.提出几个问题对本部分内容及时巩固。 ⑴双子叶植物茎由外向里分别有哪些结构?各部分分别属什么组织? ⑵导管和筛管的结构?构成他们的细胞有何不同? ⑶为什么双子叶植物茎能逐年增粗? ⑷为什么双子叶植物的树皮易剥离? ㈢物质运输的通道 1.演示。把带叶片的植物枝条插入红墨水中,待红墨水上升到茎中后,请学生把剪取的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再用放大镜观察(或直接用投影仪)。请学生回答被染红的是茎的哪一部分?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被染红的是茎的木质部,由此说明了茎的木质部能运输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他能不断的把水和无机盐由根输送到叶、花、果实等器官。 2.出示树枝上的节瘤挂图。提出以下的问题: ⑴为什么环割上方出现瘤状物,而下方没有? ⑵去掉的树皮内有什么结构? ⑶出现瘤状物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后,教师帮助分析:去掉的树皮内有筛管上下连通。节瘤在环割上方形成,说明叶子合成的有机物,往下运输受阻,积聚在伤口处,促进伤口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使此处膨胀,形成节瘤。此实验说明:筛管的作用是把有机物由上往下运输。若把树皮环割一圈,则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影响根的生理活动直至使植物死亡,所以我们平时要保护树木,保护树皮不受损伤。 3.小结 导管能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他们都属输导组织,共同完成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