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生物 > 综合辅导 >

初一生物教学教案:血液循环系统(4)

http://www.newdu.com 2020-05-09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A)贫血 (B)失血过多
    (C)炎症 (D)营养不良
    ③经临床检查,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可能性较大的病是( )
    (A)阑尾炎 (B)肺炎
    (C)扁桃体发炎 (D)关节炎
    3.参考答案
    (1)(B) (2)(C) (3)(C) (4) ①(B) 5000—10000个/立方毫米 ②(C) ③(C)
    4.简要分析
    (1)红细胞在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死亡,同时又在不断产生,学生只知道它由红骨髓产生,红骨髓存在于骨松质与骨髓腔内,但成年人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转化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只有当人产生特殊情况时才又会转化为红骨髓。
    (2)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鲜红色,缺氧时呈暗红色。
    (3)血红蛋白特点是氧含量高时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时易与氧分离。但它与一氧化碳更易结合,且不易分离,这也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4)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5)①记忆性题目。
    ②白细胞增多,很有可能是人体发生了炎症。
    ③因为人体某部位发生炎症时,其周围的淋巴结往往会肿大,题目中由于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故可能是扁桃体发炎。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目标
    1.了解心脏结构的基础知识
    2.比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3.了解循环系统内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功能以及血液流动的方向。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毛细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性的分析,进一步理解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辨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心脏的四腔结构以及与之相连的血管名称;毛细血管的结构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血液流动的方向
    三、教学准备
    心脏模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模型,自制瓣膜模具(一只塑料瓶、5-6瓣富有弹性的小塑料片、胶带)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那么血液在哪里流动呢?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
    (二)新课讲解
    1.心脏
    (1)心脏的位置、形态:首先请同学们自我感觉一下心脏的跳动情况,然后指出心脏在人体内的位置:胸腔中部偏左,大小如自己的拳头。出示心脏模型,边看边讲解。
    (2)心脏中空,分为四个腔,左右被膜分开,且不相通,上下被瓣膜分成两个腔(记住“上房下室”)参照课本P45图3-11,告诉学生如何分辨心脏左右部分,指出图中的左右是心脏在人体内的真实方向,这个方向与我们看图者自己的左右方向相反。
    (3)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心脏是一个器官,主要有心肌构成,主要特征是能自主地、有节律地收缩、舒张。
    (4)血管的名称: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教学时可边讲边画简图,同时结合课本图解和模型讲解。
    2.血管
    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表:
    名称管壁厚度弹性功能
    动脉厚富有弹性(强)运送血液离开心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