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联系的分析,使学生树立事物间是既对立又联系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呼吸作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大小试管、吸管、澄清的石灰水、将要萌发的水稻(或小麦)种子、被烫死的水稻种子、广口瓶、火柴、橡皮塞、黑布或黑纸,幼嫩植物、凡士林、玻片。 四、教学过程 ㈠人和动物都一刻不停地在进行呼吸,在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放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植物有没有呼吸作用?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㈡呼吸作用演示实验 1.演示,明确二氧化碳的特点: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石灰水变浑浊。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检测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增多? 2.明确氧气的作用:氧气可以助燃,缺氧气会使燃烧的火柴熄灭。 3.让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发言,教师慢慢引导,最后确定实验方案,方案有多种,只要原理正确,方法科学,效果明显,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4.[方案一]取两个同样的广口瓶,把将要萌发的水稻种子和已被烫死的水稻种子装入瓶中,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用细绳吊进大瓶中,塞上瓶塞,半小时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将要萌发的活的水稻种子所在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种子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二]把幼嫩的植物的叶、茎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玻片,用凡士林封住,而后用黑布把整个广口瓶罩住,过24小时后,把燃烧的火柴棒伸入瓶内,观察现象。 燃着的火柴熄灭,说明了瓶中氧气含量已减少。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时根据方案一,死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得出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活的细胞。针对方案二,教师必须补充说明,植物无论在暗处还是在光亮处都要进行呼吸,只不过在光照下同时发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现象不像在暗处那么容易观察到。 ㈢呼吸作用的实质 1.先由实验结果得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2.从式子着手,分析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并从中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实质 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物质变化: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能量转化:储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一部分供给各种生命活动所需,另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只要有生命,就有呼吸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