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渲染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教学重点: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主要特征。 ⒉教学难点: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生物与非生物、动物与植物等与教材相关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水母、鸵鸟、猪笼草图片,仙人球以及几株绿色植物实物。 三、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 ①在同一季节,为什么有些地方山清水秀,有些地方却冰天雪地? ②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一年中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 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为什么会生锈? ④成熟的苹果为什么总是往下掉,而氢气球却能往上升呢? 学生代表发言后,说明同学们已经知道一些问题,但还有许多不了解的地方。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就能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就能更好地利用大自然,使大自然为人类服务,用录像或幻灯片展示大自然的风光,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山青水秀的风光;有一望无际的沙漠;有晶莹透明的冰川;有直插云霄的高山;有波涛汹涌的大海。说明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还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㈠生物体与非生物体 投影几组图片,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学生展开讨论,并填入表格。 实例相同点不同点生物体具有的特征 大猫生小猫 摩托车的生产过程 人与外界交换物质 煤炉与外界交换物质 向日葵向着太阳转 冰在太阳光下融化 豆芽往上生长 气球鼓起来了 在学生讨论并填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生物体与非生物体之间的区别在于生物体具有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能生长等特点,而非生物体则不具有这些特点。 提问:那么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生物与非生物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让学生讨论:地球上如果没有生物,那景象该是怎样的? ㈡动物界与植物界 教师指出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形形色色,并提问: ⑴是否所有的生物只包括植物和动物? ⑵会动的生物就是动物吗? ⑶植物和动物的获取营养方式相同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