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材料】
烧瓶、橡皮塞、枯树枝、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樟脑球、固态碘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樟脑球碾成粉末,放入锥形瓶内。 2.把碘粉末加进樟脑球粉末中。 3.把插有枯树枝的橡皮塞塞紧。 4.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 5.观察枯树枝的变化。 【实验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枯树枝上结晶的晶体越来越多,就像雾凇一样。 【实验解析】 1.在密闭装置中演示物质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增加了对概念理解的直观性。 2.利用枯树枝,让物质凝华结晶,能体会到物理中的美。 3.在樟脑球粉末中加进碘,能看见彩色的雾凇。 【资料阅读】 雾凇:俗称树挂,在北方常见,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因此雾凇现象在中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河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河面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河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晨看挂”是早起看雾凇(树挂)。沿河两岸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雾凇(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雾凇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