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物理 > 实验指导 >

浅谈对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http://www.newdu.com 2019-10-22 上海物理教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物理的实验技能、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又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们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另外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实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科学探究的结果。而学生实验能力也只能通过科学、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能培养起来。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正确、规范、鲜明的演示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示范作用。
    (一)做演示实验时注意规范性和示范性,引导学生实验入门
    中学生在小学时代曾或多或少做过若干科学游戏和劳技制作,但是,对于如何做科学实验,还是十分新鲜和生疏的。需要教师长期结合演示实验教学进行引导和培养:⑴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演示实验,就是给学生作出示范,言传身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⑵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⑶在演示操作过程中,教师使用的仪器要整洁,放的位置要妥当,即可使学生看的清楚,也要便于自己操作,在仪器的使用、连接、操作中做到准确、敏捷、协调。例如演示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时、我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路图顺次逐段连接,接完后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才合上电键,这一系列的操作要准确、熟练,讲解、启发、演示相结合。演示完毕后,先断开电键,再拆开电源两极的连线,方可拆其他器件的连线,并将仪器整理好。只有教师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了解操作过程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增加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深度,同时还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例如在做“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演示时,我先分析清楚实验目的及要测的物理量,然后让一名学生上讲台,从天平的调节、铁块的放置、砝码的增减、游砝的移动、读数及用量筒测铁块的体积,都让学生演示,我则在一边给予指导,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规范操作。
    一些带有探索性的重要的演示实验,如平面镜成像,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等,我把它们改成探索性学生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既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探究、发现规律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指导好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使用仪器进行测量、记录数据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结果的过程,是手和脑、知识和能力、经验和创造获得综合性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同时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进行严格、系统地训练才能得到提高,不是他人和其他方法所能替代的。
    (一)阅读使用说明书,培养实验基本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以往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是每逢邻里买新的彩电、全自动洗衣机等电器时,都要请我去帮着调试,然后给他们讲解使用方法。每当这时我总是对他们说:电器都配有说明书,自己看看就会使用了。可他们说看不懂(指不会找出有效步骤,按步骤操作)。二是教材中安排有仪器的使用说明,以往我每次只是简单介绍一下,然后就让学生做实验,可是学生在使用仪器时还是不断出错,我又得重新讲解,效率较低。
    经过反复思考,认真总结,我感到可以充分利用仪器的使用说明书来解决,让学生自己从说明书中找出有效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逐渐养成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
    为此我首先注意收集仪器说明书,仪器没有说明书的,我则根据仪器的特点,写一份仪器说明书。接下来开始对照仪器给学生分析怎样参照说明书使用仪器,什么时候该看哪一部分内容,分析两、三份之后让学生自己参照说明书练习使用、读数。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回家参照彩电、自动洗衣机等电器使用说明书练习使用和调试(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对有一定危害的电器禁止学生练习)。这样由于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很快就能熟练运用说明书自行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了。
    (二)手脑结合,锻炼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培养。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在进行每个实验时,首先要求学生弄懂实验原理,熟悉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步骤,然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创造条件,消除部分学生当观察员、记录员的现象。例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学生一次安排不完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每两人一组,从认识器材到实际操作、分析现象、总结规律,人人动手。做“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电流”实验时,让每位学生注意电池正极的位置,电流表每次接线变化的情况。另外特别注意使学生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不仅要了解应当怎样操作,而且了解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使学生以动手促动脑,以动脑指导动手,从而在手脑并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计性实验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通过一定的基本实验训练后,可以逐渐使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练习。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进行设计和实验。它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
    一般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应明确要研究的是哪几个物理量的关系,这几个物理量能否直接测得?如果不能直接测量又如何通过间接方法测得,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等,按这样的思路把实验理论方案设计出来。然后再构思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
    例如学过浮力知识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思考: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用弹簧秤、水、烧杯测出一金属块的密度。测金属块的密度若用天平和量筒学生是非常熟悉的,但现在只有弹簧秤、水、烧杯,该怎么办呢?学生们若思考出方案,开好仪器清单我就发仪器,有的学生若不能设计出方案我则给予引导:用弹簧秤能不能测出金属块的重力?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表示什么?再把它们与阿基米德原理联系起来想一想。经过引导后,学生很快就知道了物理原理,确定了测量方案和主要步骤,并设计出记录表格,完成实验操作。
    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当在设计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要让学生在完成设计方案的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汇报讨论,交流成果,使多数学生受到启发,成功者也得到鼓舞。这样就能充分发挥设计性实验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实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加强课外实验活动
    学生在课外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用一些简单的器材自制仪器独立地进行实验和观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补充形式,同时也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智力,把课内教学活动与课外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课外实验活动由于不受教学要求的限制和教学进度的约束,能面向全体学生,但又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同样的实验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每次五、六个不同的实验活动题目中进行选择,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实验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课外实验活动是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活动,在选题上简单而广泛,趣味性浓,如观察性实验、课内教学的补充性实验(小实验)、课外小制作、小型科研训练实验、游艺用的趣味性实验、联系现代科技成就的科技活动。在取材上让学生容易制作,有时可以让家长帮助其制作有关器材。在时间上长短结合,既布置一些需经长时间观察的实验,如测量汛期和枯水期河道中水流速度、观察夏天公共汽车在雨天和晴天车箱内玻璃上有无液滴形成,冬天车箱内玻璃有无液滴形成,做好笔记,分析原因。又布置一些在课外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实验,在空间上,家里和户外相结合,既有在家里完成的,又有到户外去完成的。在指导上,抓住关键重点指导,大胆放手,学生的成果通过展览会、表演会、小论文报告会、物理竞赛等形式予以展示。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有意识地对自然界、实际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实验活动,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为接受与巩固课内的系统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还可以把学到的物理知识主动应用于课外实践,从而深化与活化已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的实验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实验能力进行多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培养训练后,不仅可以使学生实验能力有所提高,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为今后系统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或生产技能打下必要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