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的实验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下面以“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教学为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探究出发点,以实验为探究突破口,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点尝试。 1探究问题一:向上运动超重吗? 学生在初次认识超重和失重概念时,通常会得出向上运动——超重;向下运动——失重的错误观点。针对这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设计在超重失重情况下,探究运动方向与超重失重有无必然关系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认识超重失重的概念,自己发现规律。 实验器材选择:选择1m长的木条或米尺一把;5g的钩码一个;50cm长的单股橡皮筋(要求50g钩码能让它伸长30cm左右为宜)一根;图钉一颗。 实验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把单股橡皮筋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1m长的木条上,另一端系上50g的钩码。放手后,以竖直悬挂伸长至80cm长为宜,过长或过短应适当调节橡皮筋的长度。
实验探究方法:首先用手握住木条使其处于竖直位置,并保持静止,同时记下钩码的位置,此时钩码对悬绳的拉力F等于钩码的重力G(F=G);然后用手握住木条使其住竖直方向运动,若实验中出现悬绳的长度变短,则说明钩码对悬绳的拉力F小于钩码的重力G(F,即出现失重现象;若变长则F>G,即出现超重现象。学生可利用这样的简单关系,探究在怎样的运动状态下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规律。 2探究问题二:失重超重时压力真的变了吗? 显示压力的变化是说明超重失重现象最直接的实验,本实验使用简易的装置产生对比度较为强烈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建立超重失重的概念。实验器材选择:准备一根长约1m,直径约为4cm的空心塑料管:高弹性橡皮膜一块;一段长约40cm的细线;一烧杯水。 实验器材组装:如图2所示,用橡皮膜包住塑料管的一端,再用细线将橡皮膜固定(注意密封性要好)。将烧杯内的水从空心塑料管另一端倒入,直至灌满。
实验探究方法:首先用手握住塑料管使其竖直,使包有橡皮膜的一端向下并距地面约1m处,保持静止,观察橡皮膜形状,此时塑料管中的水由于重力作用给橡皮膜一个压力使橡皮膜成半球状;然后静止释放塑料管,在塑料管即将落地前接住它,观察塑料管在自由下落过程中橡皮膜的变化,发现橡皮膜由半球状变小至塑料管未灌水之前的形状,说明在整个装置自由下落时塑料管中的水不再给橡皮膜压力,水的重力好像没有了,即出现了失重现象。如果用手握住塑料管使其竖直,使包有橡皮膜的一端向下并距地面约20cm处,保持静止,再用力将塑料管向上加速提升约1m,观察塑料管在上升过程中橡皮膜的变化,发现在加速上升时橡皮膜由原状变成更大的圆球状,说明在整个装置加速上升时塑料管中的水给了橡皮膜更大的压力,水的重力好像变大了,即出现了超重现象。 3探究问题三:完全失重时还会有浮力吗? 学生在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后,对于浮力——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会产生新的思考,特别是在完全失重情况下,压力应为零,该情况下浮力还存在吗?针对学生的疑问,设计该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学会应用规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选择:准备透明较大的塑料瓶(如大可乐瓶)一个;能在水面上浮起的泡沫塑料块和带孔的金属块(如金属螺帽)各一块,大小以能从瓶口放入为宜;10cm的单股橡皮筋(选择50g钩码能让它伸长30cm左右为宜)一根;适量清水。 实验器材组装:如图3所示,将泡沫塑料块和金属块用橡皮筋连接起来,使橡皮筋的长度控制在瓶高2/3左右,并放入瓶内,然后在瓶中加入清水,以将泡沫塑料块浸没为宜。为使实验达到最佳效果,尽可能调节泡沫塑料块和金属块的总重量,使它们在水中接近悬浮状态,但铁块必须沉入水底。
实验探究方法:用手握住塑料瓶让其在竖直方向运动,观察在不同的运动情况下,泡沫塑料块和金属块的相对位置变化。如果让瓶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会发现,金属块将离开底部向水面运动,泡沫塑料块将离开水面向瓶底运动,两者相对位置发生明显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失重情况下,浮力大小为零的这一特殊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