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一直缺乏能够直接归纳得出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实验。教材上一般的说法是:“经过大量精确实验总结出: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这叫做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公式表述是:![]() ![]() 一、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如果一个匝数为n,宽度为l的线圈的一边以速度v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则线圈中总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为 ![]() ![]() ![]() 二、实验与教学 1.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光电门,电脑通用计数器(MUJ-6B),永磁铁,矩形线圈(约40匝),储存示波器(TDSl002)。 其中要求永磁铁的磁场其均匀部分的线度都不小于5cm,磁场强度最好大一些;矩形线圈的宽度l略小于磁场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均匀部分的宽度,长度较磁场平行于运动方向的均匀部分的长度短一些,以保证其可以完全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示波器可以存储波形,具有测量游标,能对电压、时间等物理量进行精确测量,还可以与计算机、投影仪连接。 2.实验装置(如图2) ![]() 如图2所示,把光电门与永磁铁分别放置于气垫导轨的两侧,使得他们的连线垂直于气垫导轨;在气垫导轨的滑块一边装上挡光板,用光电门和电脑通用计时器(MUJ-6B)记录滑块的运动速度;在滑块的另一边装上矩形线圈,使得线圈在运动的过程中垂直穿过均匀的磁场,磁场使用永磁铁生成。线圈的两端和储存示波器(TDSl002)的一个Y方向输入接口相接,记录感应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储存下其波形。 3.演示与教学 用手推动滑块,让矩形线圈随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用光电门和电脑通用计时器记录当前滑块的运动速度,用示波器记录当前感应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储存下其波形。示波器还可以与计算机、投影仪连接,将波形展现,使得全班同学都看得清楚。让学生观察线圈的运动状态及位置,同时注意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能观察到线圈在完全没有进入磁场前、完全在均匀磁场中运动、以及完全离开磁场以后的几段时间内运动中磁通量不变,得到的扫描线是和零电平相当的水平线段。当线圈只有一个横边在磁场中运动的情况,即在磁通量增加(线圈进入磁场)和减少(线圈从磁场出来)两个时候,得到的是两条分居于零电平两边的两条水平线段。(线圈的长度较磁场均匀部分的长度长一些的情况也是可以的,只是中间那段生成磁通量不变的情况和前面的情况有不同。)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在线圈中的磁通量没有变化的各个情况下,都没有感应电动势产生,而在磁通量增加时和减少的情况下便都有电动势产生,且在磁通量的两种变化情况下,磁通量的变化方向相反,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也相反。此步实验可以反复进行,既可以一次演示上述的全过程,也可以一段一段地进行演示,非常便于学生弄清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 因为线圈是用尽可能细的漆包线绕成的,粘在轻的平直的纸板上,又因为示波器的输入阻抗很大(>106Ω),也即电磁阻尼很小,所以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可以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线圈的中间和挡光板相对,光电门和磁场相对,测得的是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 三、实验结果 在学生通过实验弄清楚生成感应电动势的条件以后,可以进一步控制和改变线圈的运动速度,同时测量线圈的运动速度v及与此速度相对应的感应电动势峰值差E1,则感应电动势 ![]() ![]() E=014002v–010081 线性相关系数: ![]() 可见,Y轴的截距极小,参考前面的实验可以略去。这里写出拟合结果只是为了说明实验的精确程度。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从图中直接观察的,很容易得出E∝v,于是可以立即归纳得出: ![]() 进一步测量磁场的磁感强度B、线圈的宽度l以及线圈的匝数n(实验数值列于表2),及拟合得的 ![]() ![]() ![]() 结论:这个实验能够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演示,完整地归纳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填补了中学教学的一个空白,对于学生学习这一重要定律和科学方法都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课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