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马说》《三闾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题)

http://www.newdu.com 2019-10-08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阅读与赏析(共40分)
    9.(16分)古诗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三闾祠
    (清)查慎行
    平江远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1ǚ)祠:位于湖南汩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时:节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②马也 这样 
    ③鸣之而不能其意 通晓 
    ④湘兰沅芷年年绿 变绿。 
    (2)翻译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平江远山极目回。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
    (5)“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6)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摧残:乙文中,作者认是②“ 未有庸人不忌才 ”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分析】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三闾祠》此诗首联写景,诗人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颔联写对屈原的劝慰之辞,蕴涵了悲愤及同情;颈联正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想像作结。全诗沉郁而清幽,笔力曲折,言议透辟。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②这样的马。是:这样;
    ③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
    ④湘水、沅水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复一年,绿遍三湘人地。绿:变绿。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且,尚且。欲,想要。等,同样。安,怎么。故译为: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亡国恨:楚国灭亡在屈原死后。但屈原生前秦兵即攻破楚国郢都,屈原作有《哀郢》。楚人:后代居住楚地的人。哀:指对屈原的同情和崇祀。句意为:被流放到边远之地,亡国之恨难以消除,此时此刻好像楚国人一样对屈原的同情和哀思。
    (3)本题考查句子划分停顿。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主语是“食马者”,在主谓之间断开。“而”是连词,在“而”前面断开。句子可断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平江远山极目回。”的意思是: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句子可断为:平江远山/极目回。
    (4)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的特点是:……者……也,或……者也,……也。被动句中用:为、见、被表被动。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是判断句。
    故选:B。
    (5)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不能为国尽力,屈原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中 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原因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乙文中,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的原因是:“未有庸人不忌才”。
    答案:
    (1)①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②这样;③通:通晓;④变绿。
    (2)①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被流放到边远之地,亡国之恨难以消除,此时此刻好像楚国人一样对屈原的同情和哀思。
    (3)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平江远山/极目回。
    (4)B。
    (5)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屈原举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谗言中伤,敢逐沅、湘,行吟泽畔。不能为国尽力,眼睁睁看着楚国为虎狼之秦所灭,最终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及有对屈原的劝慰之辞,又蕴涵了悲愤及同情。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未有庸人不忌才。
    【点评】临
    1.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
    2.临溪而渔(来到,在)
    3.临池学书(来到,在)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
    5.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