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9分) 5.阅读下面管冬梅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列各题。 红杏枝头春欲闹 (1)有人说,去年传统文化成了最大的“网红”。的确,从名人讲《论语》到历史题材影视剧,从经典吟唱到诗词竟技,传统文化类电視节目颇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火热景象。不过,传统文化真的迎来了它的春天吗? (2)在我看来,传统文化一直是“润物细无声”,像春雨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灵。①只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如阳光普照,传统文化普及活动朵朵盛开,争奇斗艳。我们立刻被传统文化所展现的“春光一角”所震撼,随之而来的反响使得这些活动更为火热地进行。 (3)传统文化的普及自然有很大利处。正如蒙曼教授所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只是需要被激活。”传统文化活动确实唤醒了不少国人内心被尘封的诗意。②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一曲《苔》,送上穿越千年的质朴与自强;《国学小名士》中的神曲《你好,诸葛亮》,更是让无数网友感叹:“没文化,你连歌都听不懂、”一系列节目正如绽放的红杏,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这一广阔春光的向往与探索,对文化建设起到举足轻重(A)的推动作用。 (4)可是,随着关注度的不断升温,传统文化也从“暖心”变为了“争着蹭”的热点。《天天向上》在一次中秋特别节目中邀请了因“飞花令大战”走红的小才女贺莉然。节目中,当贺莉然兴致勃勃(B)地讲述“头上倭堕髻”一诗描绘的佳人时,一位明星惊讶地喊道:“什么?头上温度计?”随后,现场一片哄堂大笑。诗词的温度竟不及娱乐的热度大,试问这岂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敬?更不必说那些只是为了收视率而无视历史的电视剧了。现在虽然传统文化被誉为“娱乐清流”(C),但有多少节目是走心的呢?在这盛开的“红杏”中,又有多少转瞬即逝的“红点”呢? (5)③因此,要让传统文化真正达到“红杏枝头春意闹”,我们任重道远。 (6)首先,无论是活动组织者还是我们自身,都应对传统文化有崇敬之心与热爱之心。就像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节目,108位少年才俊在导师的精心教导和节目组的创意设计下,用心诠释对国学的热爱,才称得上“杏坛春晓寻名士,鲜衣怒马少年时”。 (7)再者,要让传统文化造福现代社会,才是真正意义的传承。传统文化不能只在荧屏上闪光,④它更适合用沉静的心去体味滋养,成为现代人生活的精神营养;传统文化不能只在古书上生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图景,需要全社会为之走心。 (8)不管怎么说,社会上掀起传统文化热,说明“气温”回升,“春天”(D)就要来到了。让我们一起投入到传统文化这一大好春光的建设活动中吧,如此一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象还会远吗? (1)文中加粗的标点符号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改为:只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如阳光普照,使得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如春之繁花,朵朵盛开,争奇斗艳。 B.②句改为: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一曲《苔》,送上穿越千年的质朴与自强,让万千颓丧的“屌丝”精神一振:没例外,生命之花都应该开放。 C.③句改为:所以,要让传统文化真正达到“红杏枝头春意闹”,我们任重道远。 D.④句改为:它更适合用沉静的心去体味去吸收。 (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和评价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应该改为“红杏枝头春意闹”才恰当。 B.第(3)段在第(2)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电视节目普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好处与作用,与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走心”论相偏离,应该与前两段整合或简略些。 C.第(6)、第(7)段提出达到传统文化春天的措施建议,还稍显单薄,应适当加强,文章才更具思想价值和实际价值。 D.作为议论性散文,本文具有明显优点:首尾呼应,行文过程中反复点题,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平实中见生动。 答案: 5、【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第一段引出论题: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它的春天吗?第二段到第四段介绍了当前文化节目的积极作用和一些乱象。第五段到第七段介绍了达到传统文化春天的措施建议。第八段总结全文,向读者发出号召。 【解答】(1)本题考查成语和标点的运用。 ACD.正确。 B.有误,“兴致勃勃”的意思: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用在此处是语义不当。 故选:B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BD.正确。 C.有误,“因此”与“所以”语义相同,无需修改。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第三段肯定电视节目普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好处与作用,是为了引出下文传统文化节目的乱象。不能与第二段整合或省略。 故选:B 答案: (1)B (2)C (3)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