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元)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元代著名曲作家。他厌恶元朝统治,终身拒绝做官。刎颈交:生死之交的朋友。忘机友:淡薄名利,无互相算计之心的朋友。傲杀:鄙视。万户侯:泛指高官显贵。 【正宫】鹦鹉曲 白贲(元)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注】白贲,元代文学家,约四十岁出任地方官,后被降职。 侬家:我家。甚也有:真也有,正也有。 两位作家明明是读书人,为何笔下的钓叟渔父都强调是 “不识字” 的呢?请联系两曲的情感和作者背景谈谈你的看法。(7分) 白朴笔下的渔翁在风景如画的江边垂钓,与之为伴的是白鹭沙鸥,他认为这是不讲名利毫无机心的朋友,与作者鄙视的唯利是图的达官贵人形成鲜明对比(1分),形象地表明作者对的隐逸生活的赞美和追求(1分)。说渔翁“不识字”是为了表达一种对抗不合作的态度(1分),这和作者拒绝出仕,远离官场的行动是一致的(1分,以上4分)。 白贲笔下的渔父表面看是追求自由闲适,独来独往的隐逸生活,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怨愤(1分)。说自己“不识字”实为对社会的愤激之语(1分)。结尾处对天公安排表示满意,其实也是反语,从作者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有心报效朝廷,但一把年纪才出仕,又得不到重用,故借“不识字”的渔父形象表达不满(1分,如果认为白贲对天公的安排真的满意,表明他独善其身,接受现实,该点不给分。以上3分)。 【简析】 1、《沉醉东风》 此曲先用“黄芦”“白苹”等自然景物组成一幅清新自然色彩鲜艳的图画,又点缀上几只白鹭沙鸥,渔翁视之为君子之交,以鸥鹭为友,既表现精神的高洁,又暗示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难找。并以此与“万户侯”们作比,这种对立描绘,反映出贵族与平民之对立和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充分表现了作者不幕名利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说渔翁“不识字”正是后悔做了文人,在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小曲意象艳丽、境界阔大,语言清俊,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2、《鹦鹉曲》 此曲描写了一位不识字的渔夫,喜欢乘一叶扁舟在烟雨蒙蒙的江上飘流,酣然入睡。醒来天晴雨住,满眼青山滴翠,于是抖动蓑衣摇船回去。乍看上去该曲是礼赞隐逸生活,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说自己是个不识字渔夫实为对社会的愤激之语。 “错怨天公”何事作者没有明讲,可推知所怨是天公没有给他安排一个能够发挥才能的位置。“甚也有安排我处”也并非从心里表示满意。实质是对安排不满,暗含怀才不遇的怨愤。这种情绪,在元代一般汉族文人中普遍存在。在当时民族歧视政策下,汉族文士多不能为国所用。白贲亦然,只当过地方小官。这支曲道出了当时一般文士的心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