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① 苏轼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党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②,未随埋没有双尖。 [注] ①熙宁七年(1074)。作者古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作此诗。②马耳:马耳山,因形似马耳得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点明时间,从黄昏绵绵淫雨写起,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 B. 第三句重在表现天气寒冷。作者只觉被褥毫无暖意,如同水泼在上面。 C. 诗中以盐喻雪,“堆”字写出雪落的动态,与第二何中“势转严”照应。 D. 庭院里雪光反射在书斋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作者误以为天将破晓。 E. 第六句写景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营造出明净清亮的美妙意境。 15. 本诗尾联中“未随埋没有双尖”一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案】 14. AC 15. ①大雪之后,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高耸起,没有被雪覆盖。生动地描摹出了马耳山的形象。②诗句表面上在写马耳山,实际上作者是以马耳山自况,含蓄地表达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志向的坚定。 【解析】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BD项考核诗句的内容,C项考核诗句的作用;E项考核诗歌的意境。其中A项,首联“黄昏”点明时间,天气由落雨变成落雪(势转严),没有时局暗示,也未突出作者心情紧张;C项,庭院积雪如盐堆起,“堆”字写出半夜雪之大,落雪之久,写出的是雪落后的状态,而非雪落时的动态。 15. 试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赏析,此题注意分析词人写“马耳山”的目的,诗中“未随埋没有双尖”生动地描摹出了马耳山“没有被雪覆盖”,表面上在写马耳山,实际上作者是以马耳山自况,含蓄地表达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志向的坚定。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