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①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释】①此时诗人谪居岳州,友人潭州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句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因友人入朝由衷高兴,故毫无凄婉之意。
    B.“孤峰”虽不说是诗人自譬,但物必著我之色彩,因此,由峰之孤见人之孤,有意无意中当有此一层意。
    C.“浮”有动态感,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浮”有异曲同工之妙。
    D.第三句由虚转实,由写景转抒情,以神仙“不可接”暗指入朝如登九重天,流露出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
    E.尾句写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暗合上句“不可接”,诗人心潮自是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
    9.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无一字直接提到送别,诗人的送别意是如何体现的?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案:
    8.【答案】AD 【解析】(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A项,“毫无凄婉”之意过于武断。D项,由实转虚。
    9.【答案】①首句,谪居送客,征帆远去,满目秋色,秋上心头,自有一股离别意。
    ②次句,“孤”因送别而生,“浮”因友人离开而生虚幻之感,送别后之孤独感油然而生。
    ③第三句,帝宫高入九重天,友人前往之地就如仙境一样难以接触,而诗人如同被贬入凡尘,送别时惆怅之情顿生。
    ④尾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心如潮水,随帆而逝,浓厚的别情与那一江之水融为一体,可谓满江送别意。
    【解析】一点2分,三点6分;答到三点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