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乔忠延《春色第一枝》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http://www.newdu.com 2019-05-23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22 分) 
    春色第一枝
    乔忠延
    ①第一缕春风是从哪里吹来的?秧歌。
    ②第一声春雷是从哪里响起的?秧歌。
    ③秧歌是窝蜷过沉闷的冬天后,第一次舒展腰身;秧歌是喑哑过漫长的冬天后,第 一声放声吼喊。舒展腰身的汉子婆娘还嫌自己的腰身太低太矮,一意想把冲天的志向舒 展到九霄云端去,于是手里就有了一绫比阳光还要鲜艳的红绸子。放声吼喊的汉子婆娘 还嫌自己的嗓音太低太弱,于是胯上就挂了一个能敲出雷声的西瓜鼓。腿一踢.,脚一甩., 红绸子旋舞开来,乘风飘扬,像是翩翩欲上高天仙界。臂一扬.,手一挥.,西瓜鼓响开来,隆隆轰鸣,像是雷神在唤醒贪睡的山水。
    ④秧歌是歌,开春第一歌!秧歌是舞,开春第一舞!
    ⑤大年的腿脚还在严寒的风雪里艰难跋涉,家家户户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秧歌 表演的道具了。德高望重的老奶奶,把老花镜架在鼻梁上一针一线地缝制万民伞。这家 忙着绣伞盖,那家忙着预置鼓。西瓜鼓放在火炉边上缓缓烘热,让牛皮绷得展展的,鼓 槌轻轻一敲就能发出震耳的轰鸣声。尘封的红绸布旧了,扯来光鲜泛亮的新绸缎,放下 来是红红一堆火,撒开去是烈烈无数焰。还有更忙的,做高跷,扎竹马,糊旱船,裱龙 灯……一切的一切都在往前赶,赶光阴,赶年节,赶在除夕到来之前必须万事俱备,万无一失,万人称心。
    ⑥似乎还是那么遥远的大年,眨眼间就耸立在面前。穿戴一新的人们吃过年饺,喜 眉笑眼地走出家门,涌向打麦场,簇拥着秧歌登场亮相。满天晴亮却有惊雷响起,不是
    雷声,是鼓声,鼓乐声里秧歌队曼舞着来了。
    ⑦不是琼楼玉宇,却有仙人下凡,手中红绸一扬,恰似高天霞光落尘寰。脚步轻盈, 双脚踩十字,这种扭秧歌最基本的步法,不仅脚踏实地,还要十全十美。舞队,是秧歌 表演的主要形式。排列成行的舞队,蹦跳着前行,变化着花样,样样寄托着人们的厚望。 忽而,前后交叉走阴阳,走出黑白太极图,走向和谐的美景。忽而,前行后随卷浪花, 卷出疾风,卷出浪涛,还要乘风破浪挂云帆。忽而,首尾重叠布成阵,阵营密实,众志 成城,犹如铜墙铁壁。忽而,舞步细密,钻进钻出,像是枝繁叶茂,乱花迷眼;像是五 谷丰登,欢欢喜喜收获,收获了再欢欢喜喜播种……
    ⑧当然,这秧歌,或紧或松,或收或扬,都离不开伞头引领。伞头是指挥,虽然是 指挥,却不是趾高气扬地挥手甩臂,同样也在舞蹈,而且舞得最灿亮,最夺目。无论舞 步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手中都擎着那把万民伞。伞头高举的万民伞,是为平民百姓遮 风挡雨的伞,是为平民百姓遮热挡寒的伞。秧歌队跟着伞头走,就是跟着自己的夙愿而 奔走;秧歌队跟着伞头舞,就是为着自己的幸福而起舞。
    ⑨秧歌队走着舞着,走出大场,走进家户,无论院大院小,逢门必进,每家每户都 要留下激越的鼓乐,留下合欢的舞蹈。每家每户笑着把秧歌队迎进来,送出去,比笑容
    还灿烂的是剥开皮的核桃,洗干净的红枣,还有周身金黄的梨子和染着红霞的苹果。那
    都是欢迎秧歌队的,招待秧歌队的。
    ⑩秧歌进院干什么?禳灾,赐福。原来,早先的早先,这秧歌并不称作秧歌,而是 叫作禳歌。禳,是祈求祛除邪恶。先祖渴望国泰民安,渴望五谷丰登,渴望六畜兴旺, 渴望安居乐业,因而,那把万民伞必须走进家家户户那支禳歌也必须走进家家户户。 不知从何时起,禳歌蜕变为秧歌,但无论名称如何变化,内涵从未改变,那歌声和舞蹈 始终延续着古老的精魂。
    ⑪秧歌承载着千秋万代的祈盼,那祈盼浩浩荡荡,如热流,如热潮,如热浪。热起来,
    能让长空变成热天,能让大地变成热土。看吧,秧歌一扭,严寒在消退,积雪在融化,荒
    草在发芽,秃山在泛绿,花朵在含苞,千沟万壑,千山万水,都诚心诚意捧出——
    ⑫春色第一枝。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作者在第⑦⑨段秧歌表演的两个场景中,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加以概括。(4 分) 
    19.本文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4 分) 
    20.请赏析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3 分) 
    21.如何理解第⑩段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22.请根据本文内容,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秧歌”。(不超出所给字格)(7 分) 
    答案:
    (二)(22 分) 
    18.(4 分)麦场秧歌:写出了秧歌表演的步法特点、队列变化及作者的感受;庭院秧歌:写出了家家户户对秧歌队的盛情招待。
    19.(4 分)运用设问,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作者对秧歌的 赞美之情,奠定本文的感情基调。
    20.(3 分)运用了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人们扭秧歌时动作的有力、舒展。
    21.(4 分)万民伞、禳歌都寄托着为百姓禳灾赐福的寓意。百姓对幸福生活有着强烈的 渴望,走进家家户户就是为百姓送去美好的祝愿。
    22. (7 分)略。从秧歌的名称演变、表演道具、基本步法、表演形式等方面介绍即可。 
    分项评分标准: 
    一类 二类 三类 备注 
    内容 
    (4 分) 4 3~2 1~0 1.超出所给字格
    扣 1 分 
    2.有两个以上错 别字扣 1 分 
    3.无标点或一逗 到底扣 1 分 
    内容全面 内容缺失 
    1~2 项 内容缺失 
    3~4 项 
    表达 
    (3 分) 3 2 1~0 
    文从字顺, 
    简明连贯 文从字顺, 
    偶有语病  
    语言不通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