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诗经》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4-3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丙]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式微>》)
    9、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10、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乙]文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乙]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C、[丙]文主要表达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D、[丙]文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使作者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体现。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复前行,穷其林(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3)潭中鱼百许头(            )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3、[甲]文中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3分)
                              
    14、[乙] 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
    9、C
    10、B
    11、(1)尽(2)整齐的样子(3)大约(4)忧伤
    12、(1)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2)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3、这样写不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
    14、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