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文】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蹴尔而与之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案】(1)蹴:用脚踢。(2)所:指示代词,指代认识的对象。或与“者”构成所字结构,指代---的人。(3)乡:通“向”,从前。(4)已:停止。 【解析】此题考查的不仅较为全面:一词多义、固定短语、通假字等,而且还有“所”和“者”这样长期困惑语文爱好者的疑难。“所”和“者”曾经是语文前辈朱德熙、马汉麟、朱声琦等反复研究的疑难文言词语,至今好像也无定论,不知新疆为什么出这样的题。(1)蹴:基本意思是踢:蹴鞠(踢球)。踏:蹴踏。一蹴而就。(3)乡:通“向”,从前。(4)已:1.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n2.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n3.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n4.太,过:不为~甚。\n5.古同“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答案】(1)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弗”,不;(2)句中“则”,却;“万钟”,优厚的俸禄;“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乙文】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B.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C.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D.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答案】A 【解析】“须臾”时间状语,可停顿,也可不停顿;“雷电穿破了墙壁”是一层意思,必须停顿;“一条龙驾着云飞上了天”是第二层意思,必须停顿;“其他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壁上”是第三层意思。 【考点定位】正确断句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C。 15.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答案】画龙点睛 【解析】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成语典故: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未点睛者皆在。 【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只龙在在墙壁上每次都说 画上眼睛的话龙就会飞走 人们都不相信他 张僧繇为其中一只龙画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 突然雷电交加 穿破了墙壁一只龙驾着云飞上了天 而其他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壁上。 【考点定位】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