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青石揪出无赖 严惩罚整肃地方 马执斌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题为《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诗是郑燮所作。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今属扬州)人。他乾隆元年中进士,曾在山东范县、潍县当过多年县令。他在县官任上,因为性情耿直,屡屡得罪地方豪绅。有一年,潍县闹饥荒,郑燮替百姓上疏请求赈济,得罪了上司大官,于是借口有病辞官回家。郑燮擅长书画,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他所画竹、兰、石,取法明代大画家徐渭,运笔秀劲洒脱;书法熔真、草、隶、篆于一炉,形成独特风格,号称“六分半书”。他的书画作品能够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拿上述的题画诗来说,作者躺在潍县衙署中睡觉,忽然听到窗外风吹翠竹,萧萧作响,顿时心生疑问,“这是不是民间百姓遇到灾难而发出的痛苦呻吟?”由此联想到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州县官吏,却应当牵挂百姓的一举一动,关心民间疾苦。这首简短的绝句,把一个清官廉吏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言行一致,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一年,朝廷派郑燮到山东范县去当县令。范县是一个出了名的不好管理的地方,原因是:这里的土豪劣绅与地痞无赖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欺压百姓,社会秩序混乱。有一天,郑燮乘轿子赶往县衙,路过集市遇到一伙人闹事,围观的群众堵住道路过不去了。郑燮急忙下轿,衙役们高喊:“县太爷来了,请让开道!”群众闪出一条道,郑燮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伙橫眉立目的青年拉扯着一个老汉,七嘴八舌地叫嚷,说老汉砸烂自己的粥摊,反而诬赖他们。郑燮首先让那伙青年放开老汉,然后心平气和地问老汉:“他们讲的是否是实情?”老汉早已吓得发抖,他哆哆嗦嗦地说:“这伙青年人吃完粥不给钱,站起身就走,我拦住他们要钱,他们又推又搡,这时还有人砸烂粥摊,从背后打我。当时乱成一团,谁砸的粥摊,谁打的我,我确实说不上来,反正他们都是一伙的。”郑燮扭过头,问那伙青年人:“你们这些人看见没看见是谁砸了粥摊,打了老汉?”那伙青年人信口胡诌,说:“小的们看得分明,这老汉倒不像是有意砸自己的粥摊,一定是他脚下那块青石板所为,它绊倒老汉,砸翻粥摊,打疼老汉的脊背!老汉一时眼花,没看淸楚,就赖上了我们。”听那伙青年这么一说,郑燮已经心明如镜,心想:“这伙无赖欺负卖粥的老汉,幸好被自己遇见。他们怕受连累负责任,就胡编滥造说青石板作怪,借以逃脱惩罚。”但郑燮此时还是不动声色,对那伙青年说:“既然你们都亲眼看见砸粥摊,打老汉系青石板所为,那就请你们当一回见证人,让我来审审这块青石板。来人,把青石板绑起来,带上公堂!” 现场围观的群众一听新上任的县令大老爷要审问青石板,都觉得他傻得可爱,于是都跟随到县衙来看热闹。 郑燮命令衙役敞开公堂大门,任群众前来观看旁听。郑燮右手拿起惊堂木, 用力猛拍,“啪”地一声响, 震得房梁上的尘土直往下落, 然后用手一指堂上的青石板,高声喝问:“大胆青石,你为何无事生非?砸烂老汉粥摊,殴打老汉?又聚众惊扰本官?还不赶快如实招来!” 此时,堂上堂下,鸦雀无声。郑燮又拿起惊堂木,猛地一拍,厉声喝道:“顽固青石,犯了罪还不肯招认,来人,给我重打四十大板!看你招不招。” 衙役们听到老爷的吩咐,不敢怠慢,走上前抡起刑杖一五、一十地打将起来。站在两旁的那伙无赖彼此挤眉弄眼,低头掩口发笑。这一切都被郑燮看到眼里,于是问道:“你们这帮见证人,不好好听本官审案,却眉来眼去,暗地发笑,这究竟是为哪般?” 那伙无赖答道:“青天大老爷,你您执法如山赏罚分明,小的们自然万分佩服,只是这青石无嘴,不能说话,它岂能招供?” “怎么?这青石无嘴不能说话?”郑燮故作惊讶地发问。 “不能,确实不能 。”那伙无赖异口同声地说。 “那它会走路吗?”郑燮又问。 “青石没腿,怎么会走路呢?”那伙无赖笑着回答。 就在那伙无赖笑得开心之际,郑燮猛地拿起惊堂木,用力一拍,厉声喝道:“既然这青石一不能说话,二不能行走,它又怎么能砸烂粥摊,打疼老汉,分明是你们居心不良,企图借机滋事,欺骗本官,扰乱公堂!来人,先赏他们每人四十大板,再让他们招出实情!” 衙役们上前按倒那伙无赖,抡起刑杖就一五、一十地打起来,打得那伙无赖一个个鬼哭狼嗥。不少无赖叫喊着:“别打啦!老爷饶恕,小的招供!” 打够四十大板以后,郑燮让他们把事情经过从实招来。那伙无赖便把白喝老汉粥,因老汉向他们讨钱,他们一伙人,有的纠缠老汉,有的砸烂粥摊,还有的从背后击打老汉的经过全部交待出来。现场观众听了都十分气愤。 郑燮说:“你们这群地痞流氓,年纪轻轻,不务正业,欺服老年人,着实可恨!”他让文书将这伙无赖的罪行记录在案,又叫无赖们按上手印,并郑重声明:“你们这群地痞,倘若不知悔改,日后继续为非作歹,必将从重处罚,决不饶恕!今日之事,光打了不算完,每人还要罚银十两!”这伙无赖怎么也没想到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一个个挨了打,交了罚银,狼狈而归 。 郑燮又好言安慰买粥老汉,然后吩咐衙役从罚银中取出十两给老汉,让他重新置备一套卖粥的物件,其余银两登记上缴国库。 现场观众都伸出大母指,称赞新任知县刚正清廉,是一位能替百姓解忧除害的好官。从此以后,范县的社会秩序大为改观,一天一天地好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