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柳桥中学 卞法莲
    一、知识疏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 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
    (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2.“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但最初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例如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和氢弹同属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后来把二者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导弹是携带以上核武器对攻击目标实施打击的运载工具,原子弹和氢弹要借助导弹才能发射出去。“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所以,“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是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核武器之一。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这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法指导
    1.合作探究法
    可以将教学内容编制成网络版多媒体课件,此课件可在校园网的环境下运行。分基础板块和提高板块。基础板块包括文字、图片,介绍建国后的科技成就和科学家邓稼先、袁隆平的事迹。提高板块包括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尽量把建国后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找全,分类汇总,让学生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分组探究活动,经过分析、讨论、归纳、整合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并以文本、演示文稿等形式形成总结性材料呈现给大家评点和共享。
    2.列表法:
    用大事年表的形式对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列表,通过列表,从整体上把握主要知识点。如科技成果一览表:
    

    时间
    

    成果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
    

    我国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
    

    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
    

    发射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10月
    

    “神舟五号”载入飞船试飞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
    

    “神舟六号”飞船飞行成功
    

    2007年10月
    

    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1973年
    

    袁隆平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3.史政结合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学习的时候,注意搜集资料,实现教材知识与最新时政相链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今天的过去。例如:由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链接今天的“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的相关时政材料,从而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航天技术的系列成果,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为中国科技的腾飞而骄傲自豪。由北京奥运会圣火2008年6月3日开始在湖南省岳阳市进行传递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担当了第一棒火炬手,联系他的科技成就,这样就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得历史呈现其鲜活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中考命题分析
    1、 近几年来中国的航空航天成就巨大,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航天人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2008年春天的雪灾和2008年5月12号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灾救灾,再一次考验了中国人民,团结就是力量!
    2、 航空航天的精神无不体现着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用于创新是每个时代最美的音符,它是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对航天航空精神的考查也是一个新的从情感态度方面高层次的考查,角度新颖而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考虑今年中考命题取此考查角度的可能性。
    3、2008年世界瞩目北京奥运,奥运圣火传递,跟着圣火看中国,由奥运火炬手袁隆平来探究他的成就,可能成为今年中考考查这一课有关“籼型杂交水稻”的最佳切入点,我们要加以热切的关注。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7年广西南宁) 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两弹一星”,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题干中“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历史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A
    2.(2007年资阳市)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阅读理解材料、读图识图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诗句中的“稻菽”字样,以及观察图片,判断出讲的关键人物是袁隆平,然后再仔细看下面的评论,联系所学知识,了解他的事迹,其中他的事迹不能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所以选项③作为排除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
    3. (2007年山东济宁市)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有什么重大发明?
    (2)材料二是谁的著作?
    (3)材料三是詹天佑的名言,该人物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材料四的人物是我国现代农业科学家,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5)科技的日新月异改变着世界,科技的进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科技就在我们身边,请举例说明。
    (6)以上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解析:本题明为材料题,实则是读图简答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从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几位科学家的成就掌握来考查对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其中(1)~(4)问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内容,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内容,很容易得出准确答案。第(5)小题较灵活而开放,贴近学生的生活,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建议从多个方面来回答)。第(6)小题是总结性的回答,也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回答,参考答案仅仅是提供了四个层面的内容,仅供参考,学生回答其它方面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须回答出两个层面,才可得满分。
    参考答案:
    (1)活字印刷术。 
    (2)宋应星。 
    (3)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学生表述的中心意思正确即可)
    (4)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学生表述的中心意思正确即可) 
    (5)人造纤维工业的出现,使人们的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和高立粮食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计算机进入家庭,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帮手;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给人们的出行等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家用电器的使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等。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创造财富,科技富民强国;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优良品质,好好学习,为将来的科技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科技他新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等。
    4. (2007年青海省西宁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土地革命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材料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而是袁隆平”。
    材料三:“农民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
    请回答:
    (1)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民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 袁隆平在农业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一点建议。
    解析:此题属于考查三农问题的综合性专题类型的材料分析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阅读分析问题、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给出的问题,联系所学知识来总结归纳。如第(1)小题是考查建国初期,我国土地政策带来的农民地位的变化,我们就联想到1950~1952年实行的土地改革,从而可以准确回答;第(2)问是考查袁隆平的贡献,属于基础层次的知识,依据所学内容简要回答即可;第(3)问读懂材料三,其含义是认识到农民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问属于灵活开放的问题,只要结合实际,针对农业、农民问题,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即可。
    参考答案:
    (1)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2)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或东方魔稻、杂交水稻、籼型水稻),为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作者简介:卞法莲,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柳桥中学历史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历史教学近20年,热心于历史学法探索和历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多次参加过优质课评选,成绩优异,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山东省历史学会会员。曾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历史周刊》《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杂志和“人教网”、“国学网”等网站发表文章百余篇,曾参与编写《倍速中考训练法》《优化设计》等书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