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法,学习“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贵州 曾祥明 问题学习法,就是将课文的知识点,结合老师上课的内容,设计成各种问题。通过阅读课文、与同学讨论等方式来获取知识,进而培养我们在求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现根据《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内容,谈谈对此方法的运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课文共分为三个子目,知识要点为:英国的宪章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作用。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国际歌》的产生等。 学习第一子目,“英国宪章运动”时,应了解宪章运动的起因、内容,可提出:工人为什么要争取普选权?宪章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等问题,结合课文中的小字和插图内容来理解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根据第二子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分析课文可知答案是: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把它们吸收、改造,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自此之后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它给呻吟在资本主义重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道路,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在各国传播开来,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洪流。 对第三目“巴黎公社”的学习:需要弄清巴黎公社出现的背景、巴黎公社的建立、保卫公社的战斗“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宣扬巴黎公社精神的《国际歌》等几个问题来学习。巴黎公社的出现除了说明在普法战争背景下出现的巴黎人民革命,回忆法国大革命以来巴黎人民不断革命的有关史实,来理解巴黎公社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在学习课文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群众,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精神,吸收与改造从而获取新信息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只有在应用中实践,在实践中应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发展和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 作者简介:曾祥明,贵州省黎平二中历史教师,县兼职教研员。注重教学探究,有700多篇论文发表于报刊杂志或获奖,教学课件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二等奖。《辛亥革命在黎平的社会氛围》一文被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