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传奇,昭示着日本侵华的不得人心 ──抗日战争时期老子的传奇故事 山东 张爱华 “1931年,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三省。此后又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的有关历史故事展示一下。”这是我在一节历史课中的开场白。此后同学们结合课前的准备讲述了七七事变、平津保卫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教材内外的一些日本侵华事变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故事。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无不对日本的残暴气愤填膺。随着展示的进行,这种愤慨情绪也更强烈。 展示完毕后我借机发问:“假若你生活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面对以上日本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你该如何做?”这一问题犹如一石击水,使学生们的思维在互相碰撞中激起火花。 有的说加入国民党,利用其优良的武器装备奋勇抗日;也有的说加入共产党,投身抗日洪流,打击日本侵略军;另外还有的说假如是商人,就多为抗日捐款捐物支持抗日…… 听着学生们的慷慨陈词,我及时作了引导:“在民族危亡之际,老子也站出来抗日,你知道吗? 学生一脸的愕然和怀疑。有的还嘀咕“老子尸骨早已化成灰烬,怎会抗日?” 我故意不理会他们的表情,只管讲着那段老子的现代传奇故事。 我国河南鹿邑县是老子的故里。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天,因而得名。那段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938年6月1日,一队日本鬼子向河南周口鹿邑县城开进,因为当时县城内并无高大建筑,老君台上古木森森,非常引人注目。日军以为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工事,向老君台连发13颗炮弹竟无一爆炸,难道有神灵相助?见此情景,日军炮兵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停止了炮击。吓得日军苍慌撤退,惊呼;“中国的老祖宗显灵了”。后来有人说,是老子老君爷的功力法术把炮弹的威力给抵消了;有人说,是因为日本工人厌战,故意把炮弹做成了“哑弹”、“臭弹”,所以这十三发炮弹都未响。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解释出这其中的原因,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那十三颗炸弹射向了何处?”学生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了疑问。 后来,人们到老君台上发现,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上共中炮弹十二发,其中两发炮弹穿过大殿山墙,一发卡在梁上,一发落在了老君像前神龛上,还有一发卡在了殿东柏树的树杈上。 梁架和树杈上的炮弹,都保存了很久,后来梁架和神龛上的两颗炮弹已被取了下来,而且神龛已被换成新的。树杈上的一颗炮弹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才取下来,那棵柏树树杈上至今仍留有清晰的弹痕印,大殿东山墙和东偏殿的墙上还留有清晰的弹痕。若有一炮打响,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当时大殿后的炼丹房尚在,房中满满的全是黑色火药,如果一发打响,可引起炸药爆炸,不但老君台会化为废墟,周围建筑也难幸免。 “那么还有一颗落在了什么地方?”张新追根究底的问道。 这个疑问存了几十年,也查找了几十年,这个谜团直到2003年才被解开。2003年年底至2004年,老君台进行维修。在坍塌砖土的清理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枚已经生锈的炮弹,有一尺二寸长。工作人员十分吃惊,经过层层请示并经有关技术人员鉴定,为日军进攻鹿邑老君台时使用的。几十年的谜底终于揭开,没有找到的那发炮弹也打到了老君台上,只是打到了土里。 这些炮弹是当年日军炮击老君台的哑弹。直到现在,老君台上还摆放着几颗锈迹斑斑的老式60迫击炮弹4发。上面记载,1938年6月1日,侵华日军攻打鹿邑县城,对老君台进行炮击,共打13发炮弹,无一发爆炸。 此时学生们一脸的释然。 我立刻向学生们补充了老子关于战争的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之道,为而不争”,又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认为战争是“天下无道 ”的现象。但是老子并不反对一切战争。他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就是说:慈爱,用来征战就能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正所谓“仁者无敌”。 学生们对此也感慨万分: “可见他是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是无道之举,我国人民的抗日是正义的,是用“慈爱”所进行的守卫战争,因此是无敌的,必胜的。” …… 接下来,爱国教育仍在进行着,历史奇迹仍在演绎着…… 作者简介:张爱华,山东省肥城仪阳中学一级教师,自1996年工作以来,有数篇学科教学论文和班级管理论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相关刊物上发表,课件多次荣获泰安市一等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