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两弹”非彼“两弹” 山东 王宗彬 在“QQ交流群”中,不时有人问起“两弹元勋”、“两弹一星”中的“两弹”到底指什么?是原子弹、氢弹,还是原子弹、导弹,亦或是核弹、导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来我对此类问题不感兴趣,觉得过于琐碎,过于概念之争了。但忽有一日,一位在历史上颇有建树的人旧话重提,便激起了我的好奇,有了一探究竟的冲动。 在接下来的查阅各种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上述三种说法各执一词,这让我一时也没了主意。于是就把这件事情搁浅了。 今天静下心来,细细梳理问题,恍然大悟:原来“两弹元勋”、“两弹一星”中所说的“两弹”,不是一会事。“两弹元勋”中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 下面让我们沿着老师探寻的路径,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路径1:从“两弹元勋”的称谓由来探寻“两弹”究竟何指。 “两弹元勋”的称谓,缘于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当张将军听到邓稼先因病去世的消息后,题词“两弹元勋邓稼先”,并撰写挽联加以哀悼。“两弹元勋”的称号不胫而走。 邓稼先攻读博士学位时,主要研究的是核物理。回国后,从1958年8月开始,邓稼先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他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三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翻遍了手头上所有的各种报道和书籍,没有见到邓稼先在导弹研究方面的材料,在导弹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钱学森而不是邓稼先。可见,张爱萍将军所指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 杨振宁先生也认为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是因为邓稼先在原子弹和氢弹研究方面功勋卓著。(其观点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 路径2:从权威文件中寻找“两弹一星”中“两弹”的庐山真面目 “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956~1967年发展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可见最早的“两弹”应该是指导弹和原子弹。这从研制原子弹的背景来讲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我们研制原子弹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核讹诈和核垄断,而如果不能同时研制出携带核武器的导弹,就不能真正起到打破核讹诈的作用。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决定》中说:“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这份决定的权威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两弹一星”的提法中,“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7课中就是采取了这种说法,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必修三中说得更加明确: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核弹头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成功爆炸,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至于有人说“两弹”是指核弹和导弹,我认为是不准确的。这种说法可能是有人随意把“原子弹、氢弹、导弹”三弹合并成“两弹”了。 关于“两弹”的问题,有不同的说法是正常的,我认为我们应该找到原始的材料,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加以论证,找到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使我们能正确地解决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以上拙见,敬请方家指正! 作者简介:王宗彬,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初中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潍坊市特级教师、高密市十佳教师。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人民教育》《历史教学问题》等刊物上。多次参与编写《基础训练》等教辅材料。曾参与2007 年潍坊市学业水平历史考试的命题工作。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双主互助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获高密市科技发明成果三等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