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并举 化险为夷 山东 卞法莲 记得在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当地又出现了严重山体滑坡,形成大堰塞湖,情况危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看到下面图一,这是汶川大地震导致的唐家山堰塞湖图片,仔细观察图片我们看到,河流两岸山峦表层2~5米的土石在地震中松动并倾泻而下,大量土方堵塞河道,经过一段时间累计,河水暴涨从而形成堰塞湖,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所以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抗震救灾工作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时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又一个大灾难,一时间,堰塞湖的安危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人们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并征集最佳的处理方案,最终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关于唐家山堰塞湖问题的处置原则,正式启动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通过开挖明渠,降低水位、减少蓄水量,最终化险为夷。跟当年大禹治水的方法基本一致。
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从他父亲鲧(gun滚)的时候起,就开始治水。 鲧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结果治水九年,劳民伤财,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当时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哭声,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大禹治理水患,让大家安居乐业,得到了许多部落的共同拥戴,继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现在又有一种新的说法,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那时的洪水实在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陆地上来。这是世界性的,所以许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传说。洪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孟子?滕文公》中说:“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中华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发源于西部,滚滚东流。不论水大水小,都不会是“横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 如今在中国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闻。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湖北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记刻着大禹的丰功和人们的思念。这也说明大禹是中国古代伟人中最受人们崇敬的一个。 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事迹为后人所敬仰,他的精神更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通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由他治水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我们感悟到解决问题要灵活,要有创新精神;由他坚持治水13年,想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伟大的理想最终必能实现。 作者简介:卞法莲,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柳桥中学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近20年,教学成绩优异,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曾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历史周刊》《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杂志和“人教网”、“国学网”等网站发表文章百余篇,曾参与编写《倍速中考训练法》《优化设计》等书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