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沙尘暴感悟环境保护 长春市八十七中学 李巧薇 一、教学设计说明 人若想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就是一个必需注意的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课,以“沙尘暴”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从而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之间间隔一周,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过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四节《生态系统》之后。在这一章中介绍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圈的组成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本章十分注重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一种情感的培养仅仅靠说教是做不到的,还需要生活作为积淀。选择“沙尘暴”作为主题就是因为它离学生的生活很近。近几年来春季北方频繁遭受沙尘暴的袭击,而沙尘暴的频繁发生又和人类的活动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分为哪些种类?怎样防治?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虽然和生态系统有关系,但并不属于教材中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所以只能以一个专题活动方式来体现,而这种活动形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设计思想:倡导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1.教学对象分析 近年来,在北方地区春天连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沙尘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对于沙尘暴的危害,学生都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心理上迫切地想了解关于沙尘暴的知识,对本节活动课的开展十分有利。 学生在微机课上学习了如何上网和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这些为本节课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沙尘天气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的方法。 (2)通过对“沙尘暴”资料的收集、整理,调查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 (2)尝试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发布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及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在学习过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之后,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观念上,而这也正是生物课程总目标之一。 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让学生了解“沙尘暴”的有关知识之后“发表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这一环节,通过即兴演讲、诗歌创作等方式,促使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2.教学难点及分析: 本节课的难点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以及发布信息的方法。 本节的内容教材上并没有介绍,所有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收集、整理和发布,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在学生发布信息之前也要事先进行预检,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媒体和方法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采用资源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自主学习。 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学生确立本组的研究问题,然后通过网络、报刊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一个调查报告,并用Power Point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在课堂上和大家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比如对学生的选题做出指导,为学生提供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在交流时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形成性教学评价设计
附:评价问题设计 (一)填空题:(考查知识与技能) 1.沙尘天气分为 、 和 三类。其中沙尘暴的能见度小于 。(浮尘、扬沙、沙尘暴、1公里) 2.沙尘暴一般发生在土地 、土质 、无 覆盖的地区,在 季较常发生。(干燥、松散、植被、春) 3.沙尘暴可造成 、 、 、 等多方面的危害。(沙漠迁移、毁坏良田、交通中断、影响人的健康) 4.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措施是 、 。(植树种草、固沙固土) (二)判断题:(考查知识与技能) 1.在长春地区发生多为浮尘与扬沙天气。 (√) 2.沙尘暴是一种自然天气状况,与人类的活动没有关系。(×) 3.沙尘暴为人们带来的全是危害,没有任何好处。 (×) 4.在沙尘天气中外出要戴上口罩和防尘用具。 (√) 5.在治理沙尘暴的过程中要完全放弃经济利益。 (×) (三)思考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环境保护有什么新的认识?(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请你描述在互联网上收集资料的过程。(考查过程与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如何改进?(综合考查) 八、点评 本活动课设计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沙尘暴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对其危害深有体会,以“沙尘暴”作为主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去探究,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协助他们。 其二,充分利用媒体的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今社会是属于互联网的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本节课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不仅有效地拓展了教材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 其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节课中教师在转变学习方式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虽然学生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不一定很完善,但毕竟是他们自己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这比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现成的知识更有意义。 其四,发挥了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本节课改变了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而是设计了比较详细的评价指标,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活动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一方面体现了评价的公正性、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