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阅读题浅析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学区中心校 赵洪伟 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神奇的莺莺塔 莺莺塔(如图)在永济市普救寺内,这座塔最神奇之处在于它奇妙的声学效应!全塔共13层,高36.76m。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传说是匠师筑塔时安放金蛤蟆在内。实际真是这样吗?
经多方面研究,莺莺塔回音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作用。②它的塔檐非常特殊,每层檐都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弧度,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汇聚,最后使回音增强,并且这种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使敲击石块的声音变成蛙鸣。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回答: (1)文中谈到,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畦、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这是由于 形成的。 (2)敲打石块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如果声音的频率变大,声音的音调将变 。 (3)通过塔反射叠加,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塔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声音的 ,声音的这个特性不仅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和扩散程度有关,还与声音的 有关。 分析:(1)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作用;故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这与声音的反射有关;(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声音的频率变大,声音的音调将变高;3)通过塔反射叠加,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可见塔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声音的响度;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本题答案为:(1)声音反射;(2)高;(3)响度;振幅。 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空心锤子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到锤子。如在墙上钉钉子时,我们用锤子反复击打钉子,钉子便进入墙里.但是,在宇宙空间,当宇航员用锤子敲击物体时,锤子给物体一个作用力,物体受力运动的同时,人和锤子也会向背离被击物体的方向运动,并且敲击时的作用力越大,人和锤子就会被弹得越远,根本无法进行再次敲击。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科学家把宇航员用的锤子设计成空心的,并在里面装入一定量的钢砂。当手握锤子敲击物体时,锤头会把受到的反作用力传给钢砂,使原来处于相对静止的钢砂运动起来。钢砂运动产生的相互摩擦克服了此状态下的反作用力,同时产生热量,减慢了锤子的运动,使锤子不会反跳起来.由此攻克了在宇宙空间不能用锤子反复敲击物体的难题。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回答: (1)用锤子击打钉子时,钉子由于 而发声。而宇航员在太空敲击物体时,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不能传声; (2)文中叙述到物体受力运动的同时,人和锤子也会反向运动,这说明物体间 。锤子离开物体后,仍能继续运动,是由于锤子具有 ; (3)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介绍空心锤中装入钢砂“使锤子不会反跳起来”本质原因的文字。 分析:(1)钉子被敲击时会振动而发出声音,在太空中由于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它们听不到声音;(2)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当敲击钉子时,钉子也会给人和锤子一个相反的力,导致它们向后运动;由于惯性的原因,锤子离开物体后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继续运动;(3)钢砂运动产生的相互摩擦克服了此状态下的反作用力,所以使锤子不会反跳起来; 本题答案为:(1)振动,真空;(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3)钢砂运动产生的相互摩擦克服了此状态下的反作用力。 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会跳跃的声音 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距爆炸地点70千米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160千米范围内却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奇怪的是,从半径160~3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声音怎么会跳跃过中间这片区域呢? 探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有关。气温高,声速大;气温低,声速小。地面上方不同高处的气温不同,声速也不同,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拣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图1)。这就像一列小孩和一列大人组成的队列,小孩和大人手挽手以相同节奏向前行进,由于小孩的步距小于大人的步距,结果整个队伍前进的方向便偏向小孩一侧。 如果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里温度高,那里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又拐向地面.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声音会跳跃的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提到的三个区域,哪个区域的温度最高? (2)“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图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知识说明,远处寒山寺的钟声能传到枫桥江畔绝非诗人的臆造. 分析:(1)距爆炸地点70km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说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较低;半径70 km~160 km范围内却什么也听不到,说明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半径l60 km~300 km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说明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 所以,半径70km~160km范围内的空气温度最高。 (2)由于声音的传播与气温有关,声音总是由气温高处向气温低处偏折。秋天的夜晚枫桥江畔的空气比较潮湿,高空中的气温较高,靠近江畔的低空温度较低,寒山寺的钟声从温度较低的空气传向枫桥江畔.所以诗人能听到寒山寺的钟声绝非臆造。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 。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分析:(1)大多数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2)①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说明B潜艇是静止的,根据公式υ=s/t得s=υt代入数据s1=1500 m/s×5s=7500m;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B向远离潜艇A而去,潜艇B的速度是20m/s,行驶时间为60s,把数据代入公式s=υt得潜艇B行驶的航程s=20m/s×60s=1200m, 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7500m+1200m=8700m。(3)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本题答案:(1)20、20000 (2)7500m 8700m (3) 不能,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 研究噪声问题 小宇在阅读《科海奇闻》一书时,看到这样一条奇闻:
这则奇闻引起了小宇他们学习小组对噪声研究的好奇心.于是,小组内的各位同学又分头查阅了许多资料,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信息:
请你根据小宇他们提供的信息资料,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1)有些不法商贩,为了销售劣质产品,就在店铺内通过高音喇叭播放音乐。他们这是想利用噪声能够损害 ,从而对产品产生错觉这一危害,来使顾客上当。 (2)由上述信息资料,我们可以归纳出消音材料的两个作用是: 和 。 (3)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这样做(请写出2条): ① ; ② 。 分析:(1)从材料信息中可以获得:噪声能够损害眼睛,使视力减弱; (2)声音传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声音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声音被物体吸收,可以从这两个作用来选择消音材料; (4)根据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进行控制噪声,比如晚上电视机、音响不要开太大的音量;课间不要在教室里追逐打闹;上课是不要让桌凳响等. 本题答案:(1)眼睛;(2)反射声音;吸收声音; (3)①晚休后及时休息,不喧哗吵闹; ②上课的时候不随便晃动桌椅发出声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