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三数学期中考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与提高。很多考生在做中考数学考前辅导时候,并没有在意计算能力,而是死记硬背一些数学公式和定理,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在考试时很重要,到底到什么地步,你来看! 计算的重要性 从学生面临的客观因素讲:初一阶段刚开学就会学到有理数,绝对值,倒数,相反数,一元一次方程,单项式和多项式等基本的计算问题,每一个知识点都脱离不了计算的考察。整式,方程,不等式等后续重要知识点都基于有理数的计算。后续的分式计算更凸显了孩子的计算问题。我们拿北京四中去年的期中考试进行分析: 由上图分析得:总分值100分,分为7大知识模块,但每一部分计算分值占据了相当大比例。 从孩子本身的心理因素讲:计算问题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初一成绩比较集中,计算马虎丢分很容易拉开档次,特别是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计算占有60%的分数,计算不过关会影响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信心,形成厌学的恶性循环。 学生遇到的计算问题 一、计算思路误区 很多孩子遇到计算题,遇到多符号的混合运算,往往如同站在了多叉路口,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搞清楚了运算顺序,却忽略了乘法分配律或其他运算律,从头死算到结尾。 我每轮给初一的孩子上课时,遇到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讲明白计算的三大原则,“从高到低,从左到右,括号从内到外”;再给孩子一个口诀,叫“五凑一拆”,具体讲“五凑”指的是“凑整、凑零、凑分母、凑倒数、凑符号”,“一拆”指的是“拆带分数”。把握这几个基本的计算方法,再针对性的进行强化练习时,孩子不再是盲目的计算训练,而是再训练方法。这个很重要!因为孩子是有目的,而不是在盲无目的的刷题的感觉。 二、计算技巧的缺失 计算题目有一些常用的高端方法,能够简化计算的过程,并且提高计算的精准度。例如计算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上,死记结果公式是没有意义的。一旦提醒变换,不再单纯是等比数列,孩子可能就会丢分。但孩子如果理解深层次推导方法是错位相减,并加以灵活运算,或许思路就通了。对于中考要冲刺满分的学员,这一部分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三、解题步骤不规范 以孩子初一面临最常见的考试题型:解方程为例进行分析,解方程分五步: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一 。每一步都有15%-25%的失误可能性。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图片,来展示孩子的问题。以初一高端班选拔补录考试的试卷为例分析: 题目选自本次初一高端班部分学生考卷,可以看到,计算的问题错误点很多,任何一步都有可能出错,就拿题目中的解方程问题而言,化系数为一,移项,去分母,去括号等,都有错误的概率,甚至有同学去括号后还加括号,导致多余步骤至错,实不应该。 为何会频繁出现问题 一、从客观因素分析,中学负号的加入,深化了加减混合运算,高等计算符号比如绝对值和乘方等符号的加入,要求孩子对计算逻辑有更深的理解和运用。计算的严谨性和技巧性也是孩子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从主观上分析,孩子从小学带上来的坏习惯也很多: 只注意结果不写过程,所谓的虎头蛇尾; 字迹潦草,-1看起来像7,做完作业一问,自己都支支吾吾看不清楚写的什么,等号不对应写,写着往右歪,空白都没了,就想着跳步赶紧给出答案;辅助线不用铅笔,签字笔画错了用涂改带一抹,结果图看不清了要求换试卷,怎么可能呢?自己的图都看不到了还如何做题呢! 不复习,不预习,概念理解不牢,边做题看看书,甚至不理解定理如何推导的,只想着如何用定理解决问题,一旦题型变化,死题变活题,孩子就懵了; 不总结错题,错了再改,改了再错。父母常说孩子不长记性,如何避免同一个错误犯两次才是孩子进步的起点之一。否则每次花1-2小时参加考试的目的就达不到查缺补漏的意义,刷题100道可能就为了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3-4道而已。 孩子的这些问题往往自己意识不到,觉得计算问题了解就过去了,即使错误了对于成绩影响也不大。但拖到初二他们会发现自己再想发力会力不从心,因为问题积累的太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初一“不分上下”的时候,孩子们有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坏习惯保留了一年,心里总想着等考试我再写的具体工整一点。等到了初二“两极分化”的时候,想要短时间内修正固有的习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何解决计算问题 每次作业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小测不失误,大测才能减少失误。要明白,真在大考试的时候,孩子考虑的往往不是细心那么简单,要保证每道题做的准确、迅速、工整,面面俱到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再遇到一个难题脑袋一蒙,想着完蛋了,成为不了考场中的那一匹黑马了,而且爸爸妈妈承诺的旅游计划也要泡汤了。 如何避免这种雪上加霜的悲剧发生呢? 首先,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什么意思呢,每一套试卷,首先不能放过每一道难题,要有钻研的劲头。有的时候看一个同学为了一道题,一天吃不香,睡不着,终于相互想出来了那种心情是无法比拟的。别人可能会想,干嘛这么拼命呢,瞅一眼答案不就出来了。要明白,这种较劲,不是为了一道题,而是锻炼自己的钻研精神和信心以及思路的灵活转换。 如果平时遇到一道题你就放弃,请问考试中孩子会懂得坚持吗?孩子会理解坚持的意义吗?那么信心也是一个道理,平时遇到问题都有信心解决,考试中遇到难题第一想法是干劲十足,相信自己有办法解决。再者,平时的难题,一个思路不通孩子会换一个思路想问题,而不爱专研的孩子就是一根筋走到底,他的心里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再无其他。何谈灵活运用呢。如果一道题你有五种方法,彼此融会贯通,请问你是否有信心做对类似的题目呢? 其次,由上面方法就得出第二个结论:做笔记,善于思考和总结。为的是下一次遇到难题把这些思路都能用上。 第三,解题的规范性+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父亲常劝导我一句话,“先把课本读厚,再把课本读薄”。其余时间几乎没有在我学习上费过心思,全拼自己的自学自悟。学习也一样,见得题目多了,理解的技巧熟练了,可以避免计算误区和一些弯路。所以必要的计算练习是不可或缺的。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 总体而言,学校不可能针对于计算方面组织针对性的大规模的考试,也没有时间专门组织,而是会在每一次的考试中设置专门的计算题型。所以一旦出现了计算问题也可能只是大体体现在成绩和排名上,孩子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草草归咎为马虎了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