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初一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同步检测试题(3)


    三、综合训练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2)根据材料一你能说出他为什么要迁都吗?
    (3)根据材料二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列图表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贺赖贺
    丘穆陵穆独孤刘
    步六孤陆贺楼楼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两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
    2“、在我们今天的56个民族中已经鲜卑族了,有人认为由于当年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消失,所以,孝文帝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30.试编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大事年表。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C 2.D 3.B 4.A 5.B 6.C 7.B 8.D 9.C 10.B 11.C 12.D 13.A
    14.D 15.B 16.B 17.B 18.B 19.C 20.C 21.C 22.D 23.C24.C 25.C 26.A
    27.(1)北魏孝文帝。(2)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3)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遇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启示:在遇到阻碍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4)材料三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各民族融合,表现在洛阳经济、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更大的发展。
    28.(1)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1)材料一的中心问题是改汉姓。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说汉话。(3)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4)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
    29.不赞同。因为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应该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汇入了更先进的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中,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应该肯定。
    3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大事年表:(学生的答案可有所增减)
    三国(220—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东汉灭亡。三国时期开始。221年 蜀国建立。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国万人乘船到夷洲(台湾)
    西晋(265—316年)
    265年 西晋建立东晋(317—420年)317年 东晋建立南北朝(420—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北朝开始。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