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中考网编辑整理《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我们会第一时间为广大学子及家长发布最新的初一资讯动态,各大中学学校信息简介等信息,方便考生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诗中的“秦王”指的是()
    A.秦穆公 B.秦孝公 C.嬴政 D.秦二世
    2.秦统一最重要的意义是 ()
    A.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B.彻底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C.中国从此开始以统一为发展主流
    D.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
    3.下列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4.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职有()
    ①丞相②郡守③太尉④御史大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5.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6.秦始皇下令焚书,其实质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秦始皇个性极其残暴
    C.传统文化妨碍了秦始皇巩固统一国家的政权
    D.秦朝的刑法非常残酷
    7.“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暗指()
    A.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B.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8.下列历史事件与秦始皇无关的是()
    A.灭六国统一天下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9.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货币国家统一铸造 B.盐铁国家垄断经营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休养生息
    10.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民族和解B.发现和推荐人才
    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边疆地区
    11.“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
    A.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     B.分割后的各小王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C.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  D.节省了政府开支
    12.对一个生活在秦朝的人来说,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A.去甘肃修长城B.将2/3的收获上缴国家
    C.到太学学习儒家经典D.若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突出的积极作用应当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思想中的正统地位
    B.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C.巩固了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
    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14.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A.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B.推行郡县制
    C.发动大规模战争D.修筑长城
    15.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的原因是()
    A.匈奴放弃南下骚扰 B.昭君出塞
    C.西汉政府无力与匈奴作战 D.西汉奉行平等的民族政策
    16.“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这句话描写的是()
    A.霍去病B.卫青C.张骞D.蒙恬
    17.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开通丝绸之路 B.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开拓新的疆土 D.彻底打败匈奴
    1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A.没有实现其主观目的
    B.完成了其既定任务
    C.途中被匈奴扣留,没有到达西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19.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
    A.咸阳 B.长安 C.杭州 D.苏州
    20.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三国 D.唐朝
    21.近有学者评道:“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反映汉武帝什么功绩?()
    A.北伐匈奴安定边疆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削弱封国势力 D.强化监察制度
    22.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蔡伦 B.华佗C.祖冲之 D.张仲景
    23.在中国历史上有儒、佛、道三教共存之说,这种局面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
    A.秦朝 B.西汉C.东汉 D.西晋
    24.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25.司马迁说他《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说明其主要目的是()
    A.搜罗天下奇闻 B.考查研究古今兴亡成败原因
    C.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传名后世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材料二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六王毕,四海一”指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于何时?
    (2)“戍卒叫”指什么事件?在何时何地提出了材料二中的口号?
    (3)导致材料二中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意义?
    (4)材料二的事件失败以后,还有谁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斗争?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28.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昭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塞和亲的?
    (2)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
    (3)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4)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5)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
    三、问答题
    29.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材料中的“汉武”指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请你用所学的知识简要地加以回答。
    30.汉初“和亲”和汉元帝时的“和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