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夏,邂逅最美的立夏诗词
http://www.newdu.com 2025/07/28 08:07:08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立夏,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天地万物由生到长的转折,天地万物由此进入一个辉煌的时刻。如果没有夏的成长,就不会有秋收冬藏!因此,古时候的诗人对于立夏充满了热爱,写下了无数溢美之词。立夏,随小编一起品读最美立夏诗词,在诗词的微风里,清爽一夏吧! ![]() 《朝中措》(立夏日观酴醿作) 宋代:管鉴 一年春事到酴醿。何处更花开。 莫趁垂杨飞絮,且随红药翻阶。 倦游老矣,肯因名宦,孤负衔杯。 寄语故园桃节,明年留待归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 宋代: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日南风大作》 宋代:项安世 堤边树子最无情,恰则春归第一程。 舞向南风浑不住,叶间羞损旧啼莺。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立夏》 宋代:薛澄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 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立夏》(其一) 宋代:方回 小楼欲不怕泥行,春半曾无十日晴。 老眼看花如隔雾,只消卧听卖花声。 《立夏》(其二) 宋代:方回 今年草草过清明,春莫曾无十日晴。 担上牡丹犹许见,城中浑不识莺声。 《立夏》(其三) 宋代:方回 青梅未了已朱樱,春尽曾无十日晴。 稍欲出城问蚕麦,生愁城外杜鹃声。 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 《立夏》 宋代: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山中立夏即事》 明代:蔡汝楠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 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 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喜晴》 明代:张宇初 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 树深添雨润,溪落见人疏。 夕照斜依竹,园花落近书。 年来惟懒拙,殊觉称幽居。 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宫词》 宋代:杨皇后 落絮蒙蒙立夏天,楼前槐树影初圆。 傅闻紫殿深深处,别有薰风入舜弦。 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初夏即事十二解》 宋代:杨万里 傱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抓紧插秧,“立夏种半田”,同时注意抓好田间管理。立夏时节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对已成熟的春花作物,要及时抢晴收割。 《绝句》 宋代:王谌 过了荼醾与素馨,一春风雨欠追寻。 却从立夏晴多日,策杖闲来看绿阴。 “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见莺三首》 宋代:白玉蟾 鲜怡寡乐负清明,帘外花如红泪倾。 又是残春将立夏,如何到处不啼莺。 本文内容综合来源网络,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