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好记叙文要学会“折腾”

  写记叙文就是写故事。怎样的记叙文才算是好的记叙文?很多同学并没有一个清晰、简单、明确的认识,其实记叙文就是要求同学们写好一个故事,什么样的故事算是好故事呢?简单地说:这个故事要让读者(包括教师)愿意读、乐读,有想读下去的兴趣和冲动。从这个角度讲,好故事有细腻的描写,生动曲折的情节,精致感人的细节,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写好记叙文考验着同学们的写作智慧、生活底蕴和写作能力。尤其是要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和表达生活,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故事和创造故事。
    

  好故事一定要多折腾,即要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同学们写记叙文时对这点的认识不足,也缺乏情节的构思和结构能力,所以容易写成一篇篇的流水账。故事情节来自哪里?简单地说,来自生活。平凡简单的生活需要我们长一双慧眼去观察,生一颗敏感心去感受,用善于表达的语言去描写。生活中的很多小事,谁都会遇到,可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往往关注的是自己,或者连自己都没关注,就成了生活中的匆匆过客!我们有时忽略掉的不一定是美好和丑恶,有时是自己的对生活和生命的纠结。我们很好的写作素材也就随着我们不经意的目光而流失了。
    

  怎样才能把本无故事的故事写得曲折生动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学会“折腾”。
    

  一是,故事发展过程本身具有曲折性和波澜性。这是客观存在于事件的发展进程中的。对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性的来源很多同学不能够及时发现与捕捉,导致故事中本来具有的“折腾”在记叙文中不能体现出来。
    

  二是,可能故事本身不具有“折腾”性,但是作者在写这一经历时却能够根据自己对事件内心的感受来写,写得很“折腾”。
    

  下面以张钟灵同学写的这篇作文为例,谈谈怎样在记叙文中把故事写得折腾,让记叙文耐读,让读者爱读。
    

  【附】
    

  让我想一想
    

  2014级9班张钟灵
    

  一如平常,我习惯性地晚出了学校,在学校对面绿化带旁边等着妈妈接我。
    

  因为这个点学生没几个了,那些卖油炸小串儿的小摊也就没了影了,留下一地垃圾;发传单的也在一股脑地把手里的传单塞到我手里后一溜烟跑了。我无语,无聊地把一张一张的传单叠成纸船,准备带回家给妹妹玩。
    

  莫名地刮起了风,我抬头,绿化带里的树被吹得哗哗作响,远处望去,云只剩两抹,被吹得渐行渐远的落日把云映红,好不漂亮。视线下移,不变的柏油马路,骑自行车的学生,零星的沙石,还有……诶?还有一条狗?
    

  这狗不大,白色的毛,能看出来本来挺好看。但一看就知道是条流浪狗,脏兮兮的毛打成缕,衬着它的白毛倒像是身上贴了许多毛笔头。眼睛又大又漂亮,惜——眼中无神,我也不知道它是茫然还是麻木。眼角的肉球翻出,并不是粉色,而是红色,能看见上面有一只米粒大小的虫子。走路一瘸一拐,看不出是伤了那条腿,尾巴也断了,有的毛秃噜了,漏出了里面的皮肤。
    

  不得不说,这狗可怜得让人反胃。我皱皱眉,刚想转过身,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流浪狗救助视频:一只主人遗弃的狗,变成脏得不成样子,满身虫子的流浪狗,后来救助人员治愈了它,让它恢复了本来活泼美丽的样子。
    

  风还在刮,凉意已经上来了。我下意识地把手塞进口袋里,突然摸到了几块钱。我……我好像大概应该可以去小卖部给它买一根火腿肠吃……的吧?
    

  我是不是可以救救它?
    

  它那么脏!看那样子,身上指不定有多少寄生虫,万一再有个什么传染病,我岂不是找死么?可它又好可怜的样子……
    

  它好像听到了我的心声,停下来,定定地看着我,突然眼睛里涌出泪水,打湿了旁边的毛。
    

  我们一人一狗,在余晖下对视,我心中冒出莫名的紧张,它会不会咬我?它要是扑过来怎么办?它会不会只是想跟我要食儿?但……
    

  我突然一哆嗦,它还在注视着我。它在哀求,在乞讨,在祈求,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从一只狗的眼睛里读出这些的,被它盯着,我从未感觉到如此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让我想一想,让我想一想……
    

 我纠结着,脑子飞速“权衡利弊”:它也许已经被危险的世界训练得谨慎,不会接受我的好意吧?要是它和《农夫和蛇》故事中的蛇那样以怨报德,那不白瞎了我的好心么!如果就算我给了吃的也没用,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买!好人那么多,也不差我这一个吧?那么多流浪狗救助者,说不定它一会就被救了呢!
    

  我想通了,向它投去了一个无能为力的眼神,决定抱着臂当一名看客。它直视着我,又低下头,打了个喷嚏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继续向西走。
    

  它的影子被夕阳拉长,身上的毛也被照得发亮,一瘸一拐地走着,它的断尾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摇晃,断尾的影子正好碰到了我的脚,就在这时,它停了下来,舔了舔前爪,突然趴在了地上。
    

  一辆电动车突然冲来,就在快撞到它的时候,骑车的人慌乱地闪了一下,它吓得夹着尾巴小跑到人行道上,而电动车带着车主的怒骂扬长而去。
    

  我后悔了,心里说不出的懊恼。它生活得这么危险,也许缺的就是我的帮助,可能它唯一有可能被帮助的机会就因为我所谓的权衡利弊而丧失掉了。也许哪天它会被撞死,吃垃圾而病死,却可能会因为我的帮助而逃过一难。
    

  要是只有我能救它,但我没有,我岂不是——变相地杀了它?
    

  那时,我本应不让我多想一想的。
    

  【评】
    

  这篇《让我想一想》可谓是很好的会“折腾”的代表。放学后,遇到一只流浪狗,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很多同学根本不会注意这样事情。可是小作者却能把这件再普通不过事拿过来折腾自己,折腾读者,让读者随着她内心的折腾一起折腾。“还有一条狗?”这是故事的开始,这个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而是很多同学会视而不见的,但小作者却把视线投向了一只流浪狗。接下来是对这只流浪狗的细致描写,对这只流浪狗的细致描写,为后文写自己内心的折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是折腾的基础。
    

  “不得不说,这狗可怜得让人反胃。”这样写是矛盾的组合,“可怜”一词表现我对狗的同情,表达我的悲悯之情,可是狗脏兮兮的、丑陋外貌又令我感到反胃,这个折腾是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这个折腾把我的情感和外物“狗”很好地结合起来了。“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流浪狗救助视频,……让它恢复了本来活泼美丽的样子。”这段由此及彼联想,其实也是折腾,这个折腾已经点明了作者内心的隐含期望:让这只狗“恢复本来活泼美丽的样子”。这个隐含期望是美好的,但这种美好隐性期望可能和现实发生冲突,发生冲突故事就又陷入了折腾中。
    

  “风还在刮,凉意已经上来了。我下意识地把手塞进口袋里,突然摸到了几块钱。我……我好像大概应该可以去小卖部给它买一根火腿肠吃……的吧?
    

  我是不是可以救救它?”
    

  细细读来,这段描写很精彩,有环境、有我的动作、心理,尤其是两处省略号的运用,把自己的折腾很巧妙地和环境、动作结合在一起。“我是不是可以救救它?”这句话是矛盾?还是肯定?其实这就是自己内心的折腾。
    

  “它那么脏!看那样子,身上指不定有多少寄生虫,万一再有个什么传染病,我岂不是找死么?可它又好可怜的样子……”自己内心多么纠结呀?自己内心想得非常仔细,很多同学对这样的心理描写缺乏细致的体验和认识,没有细致的体验和认识就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内心感受。
    

  “我们一人一狗,在余晖下对视,我心中冒出莫名的紧张,它会不会咬我?它要是扑过来怎么办?它会不会只是想跟我要食儿?但……”这个折腾从发现开始,到我“是不是可以救救他”,再到它“会不会咬我”,尤其是到“它要是扑过来怎么办?”可谓折腾的频率和强度逐步升级,这个升级的过程也是有起有伏的,比如“它会不会只是想跟我要食儿?”这个折腾的强度就不是那么强烈,有舒缓的作用。
    

  “我突然一哆嗦,它还在注视着我。它在哀求,在乞讨,在祈求,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从一只狗的眼睛里读出这些的,被它盯着,我从未感觉到如此心慌意乱,手足无措。”我一哆嗦,哆嗦什么,原来我们两个一直在对视,对视的过程可谓就那么短暂的几秒,可我们已经在这短短的几秒钟之内跟着作者来回折腾了好几回了。这时在慌乱中“我”才明白这只狗是在向我“乞讨”
    

  “让我想一想,让我想一想……”两个重复句子的使用,不但起到了强调作用,也是我内心再次陷入折腾境地的表现。
    

  “我纠结着,……说不定它一会就被救了呢!”
    

  这段折腾细细读来,我们会发现有好几个层次。一是,有意思的是作者还能站在狗的角度思考问题:它也许已经被危险的世界训练得谨慎,不会接受我的好意吧?二是,要是它和《农夫和蛇》故事中的蛇那样以怨报德,那不白瞎了我的好心么!我给了它吃的,它再咬我怎么办?三是,如果就算我给了吃的也没用,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买。四是,好人那么多,也不差我这一个吧?五是,那么多流浪狗救助者,说不定一会就被救了呢!这五个层次的折腾,是在自己内心转瞬即有的,强调的是内心真实感受,而不是逻辑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这是很多作者在写记叙文时容易忽略的,过于强调了表达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其实不讲逻辑的真实表达才是对此时内心真实感受的再现。
    

  “我想通了,向它投去了一个无能为力的眼神,决定抱着臂当一名看客。”折腾来折腾去,读者满以为“我”要决定对狗进行充满爱心地救助了,起码去给它买根火腿肠吃,没想到作者笔锋一转,“想通了,决定抱着臂当一名看客”。这不是折腾读者吗?从狗的角度来看,“我”(狗)似乎读懂了你的心思,要给我买根火腿肠吃,没想到的是:你决定抱着臂当一名看客。你这不是折腾我吗?所以“它直视着我,又低下头,打了个喷嚏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继续向西走。”
    

  折腾完了读者和狗,故事到这里似乎折腾完了,看似也可以结束了。
    

  但我内心的情绪仍不能平息下来,现在,我内心剩下的是不是只是感到这只狗的可怜?似乎是,似乎又不是?
    

  “一辆电动车突然冲来,……而电动车带着车主的怒骂扬长而去。”这似乎是一个突发事故,但又是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情,妙的是“电动车带着车主的怒骂扬长而去”这句描写,电动车这个物变成了主人,人则变成了物。这个转换巧妙地写出了骑电动车主人的冷漠。
    

  “我后悔了,……却可能会因为我的帮助而逃过一难。”
    

  我又折腾起来,读者随着作者的折腾又被折腾起来。“要是只有我能救它,但我没有,我岂不是——变相地杀了它?”这句话把自己推上了道德审判台,把自己当成杀狗犯来审问。可是,现实中很多人是缺乏这种道德的自我审问的。
    

  好故事要善于折腾,折腾才能出好故事。这样的记叙文写作技法同学们要多揣摩,多借鉴,多运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