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55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 王革 一、设计依据 (一)课程目标要求 1.阅读地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阅读图片等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描述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3.了解本区主要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点; 4.了解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的分布地区,简单描述其自然环境特点; 5.读图说出本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描述其气候主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北非山水相连,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本节的主线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是在“中东”“欧洲西部”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自我学习的提高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这个地区存在的问题与自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有关,从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以及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出发,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时事。 2.学生从读图入手,运用地图,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加以归纳与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教育。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二)教学难点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 2.撒哈拉以南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板书:黑种人的故乡。 2.今天我们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的区域。 我来展示 每个组将你收集到的有关黑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一下。教师把自己收集到的黑人小朋友照片奖给准备充足好的小组,最后我们看哪个学习小组结识的黑人小朋友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总结:世界上有5.5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结合课本69页8.29图说明) *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 *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根据师生收集到的音乐材料向全体学生展示一下。学生根据课本68页的阅读材料去欣赏。) 教学目标: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一片神奇和充满生机的土地,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和各异的风俗习惯。 转折深入:谁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主要国家?绝大多数是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个地区现在世界各大洲中的地位如何?这片土地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绚丽多彩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 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课本67页)。(可以采用板图形式,画出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我来探究 1.同学们分小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 (3)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面学习的欧洲西部比较)?(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4)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是一个典型的热大陆)参照图6.12“非洲的气候图”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2.教师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三、气候特征 教师小结并过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生活在那里。 我来演示 1.有几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教师可事先对收集的资料加以筛选。 2.教师把自己收集的关于非洲热带草原景观的录像放给同学们看,增强直观、生动感。 3.教师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热带草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恩贾梅纳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可以说是终年高温。降水,7月、8月、9月相对较多,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确实是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4.教师引导:在干季和湿季热带草原上各是什么景观?结合课本72页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描述一下情景。(培养发散性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与生活的动物有怎样的关系?(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地地方继续生存。) 教师小结: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5.教师过渡: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你收集资料时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里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象牙、矿产有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教师过渡: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四、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与外来移民 1.读书69页图8。29: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简单描述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和海拔比较低的高原地区;环境特点是:气候不太干燥,海拔不太高,气候以热带的草原为主,常受到洪涝与干旱的威胁。) 2.本区都有哪些外来移民?(本区外来移民有从欧洲、中东来的阿拉伯人,还有印度人、中国人、东南亚人等。) 我来说明 1.说一说这些欧洲人为什么移民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欧洲人的到来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小组活动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黑种人从非洲迁向美洲的历史经过是怎样的? 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在小学学过“殖民主义者掠夺资源和物产、贩卖黑奴、大量移民进行长期统治。” 教师小结: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欧洲殖民者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把黑人当奴隶运往美洲贩卖,因此非洲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经过努力,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经独立。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本区悠久的的文明史和“政治地图的变化”,学生认识黑人几百年来的苦难历程,了解非洲人民所进行的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成就。 我来小结:上面我们对黑人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古老、美丽、富饶、神奇……) 板书设计: 附:小组评价表
(大连市第七十一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测试(1)
- 下一篇: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