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诗话》:宋代诗论集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5:11:08 普惠英才 佚名 参加讨论
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分前集、后集、续集及新集四部分。前集和后集是他六十岁到七十岁时所作,续集和新集则是他在八十岁左右时所作,前后相差十余年,其中所提出来的观点以及所建构的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新集部分,只是专录唐诗警句,和理论基本无涉。因此,笔者在通读刘克庄诗歌理论著作的基础上,以《后村诗话》的前后两集作为研究对象,对当时刘克庄的诗歌理论观点做两个方面的探讨。 第一,刘克庄的诗歌理论是初具体系的,这种体系的构建是以他的文学史观为基础的。关于刘克庄的文学观,研究者做得并不多,我在此以《后村诗话》的摘要为基础,为刘克庄的文学史观勾勒一个简单的轮廓,并找出其中特点。 首先,在每个文学史的时代,刘克庄能找出其中的代表人物以及一些作品,来作为当时文学史的优秀代表,以此来建构一个基本的文学史观。首先是唐以前:“自《国风》、《楚辞》而后,故当继以《选》诗”;“至三谢,如玉人之攻玉,锦工之织锦,极天下之工巧组丽,而去建安、黄初远矣”。其次是唐代:“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朝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杜诗为诗家祖宗”;“举世为元和体,韩(愈)犹未免谐俗,而子厚独能为一家之言”;“长庆体太易”;“当举世竞趋浮艳之时,虽豪杰不能自拔,孟生(东野)独为一种苦淡不经人道之语”;“韦苏州为诗家最高手”;“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最后是宋朝:“(西昆体)其诗之精工律切者,自不可废欤”;“本朝…宛陵为开山祖师”;“元祐后,诗人迭起,一种则波澜富而句律疏,一种则锻炼精而性情远,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陆游)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废搜索,缚律者少变化”。这样一来,仅从《后村诗话》前后两集中所找出的观点,就能基本建构起一个简单的文学史轮廓。这充分反映了刘克庄作为一个诗歌理论家所有的高屋建瓴的眼光和见解。虽然这里只是一些断句的拼合,但是却基本能连贯始终。刘克庄在《序林子显》这篇文章中曾谈到:“五言诗,三百五篇中间有之,逮汉魏苏李曹刘之作,号为《选》体;及沈休文出,以浮声切响作古,自谓灵均以来未睹斯閟,一唱百和,渐有唐风。…五言如孟浩然、刘长卿、韦苏州、柳子厚,皆高简要妙,虽郊、岛才思拘狭…未可以唐风少之”这里他就把散见于其诗话的见解贯穿了起来,表达了他的文学史观。刘克庄之所以能够如此抽象的把握漫长文学史的脉络,和他的学力是有关的。他的《后村诗话》“网罗众作,见取材之博;评选惬当,见学力之精”,正是如此精博的学识,才足以支撑他做出精当的概括。 其次,刘克庄在文学史观上独持见解,他在每一段以及每一段的代表作家那里,不仅看到其作为代表流派的优秀之处,更能不时指出自己的看法。宋代诗论家往往是薄今厚古,时代越古的诗便越有古风。刘克庄虽有时也不免此病,然而他还是能够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像他指出的“张籍《还珠吟》为世所称,然古乐府有《羽林郎》一篇,后汉辛延年所作,…籍诗本此,然青胜于蓝”。唐人诗作胜于东汉诗人辛延年的著名诗作,虽然刘克庄在诗话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理由,但是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已经相当了不起了。他在论及唐诗的时候,虽然极力学习模仿,提出“杜诗为诗家祖宗”,在《后村诗话》新集中更是一味摘抄唐诗警句,然而他对唐诗所做的批评也不少,最为典型的就是他在诗话提出的“唐诗虽雕琢对偶,然求如一抔三尺之联,惜不多见”。在说到宋诗时,刘克庄持了很大的批评态度:“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废搜索,缚律者少变化”。但是在有的地方还是找出其值得发扬的优点。在论及《西昆酬唱集》时,他提及欧阳修非常讨厌“西昆体”,接着有把西昆体表扬了一番:“其诗之精工律切者,自不可废欤”。 第二,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前后集中,一方面抑却轻浮恬淡的诗风,说“(杜甫)篇篇都做‘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道了,则似近人诗矣”。另一方面却有极力赞扬这种诗风。比方说,他评论梅尧臣“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殊不草草”;赞扬苏舜钦的诗句“树阴满地日午早,梦觉流莺时一声”“极似韦苏州”而韦苏州在刘克庄的诗歌理论中是第一流诗人;评论“青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句“有元和意度”;论滕田的田园闲适诗“可入图画”。刘克庄不仅赞扬这种诗风,并且在诗话录入诗歌佳句时,这种句子也远远多于豪放雄健的诗歌。例如他录入的“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满地落花春病酒,一帘明月夜登楼”,“柳色知春浅,钟声觉寺深”等等。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如此着重这种风格的诗歌,并且和他提倡的雄放如此矛盾,是有几方面原因的。 首先,参见《刘克庄年谱》,可知刘克庄一生数起数落,在京任职时勇于言事,以国事为己任,所写诗歌大部分是政治现实诗,曾写名句”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年和戎百万缣”。然而在写作《后村诗话》前后集期间,他三年知漳州,三年丁母忧,三年主明道宫。如果说以前的刘克庄积极出仕,敢于任事的话,那么六十岁后的刘克庄在这“江湖”的十年里,写作诗话时,心境归于平淡了。在官场风波如此,“后村希望找到一个安适的小巢窠,让青山环抱碧溪缭绕,让这些自然之美来填补他心灵的虚幻”。于是,他写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之作,大部分是清新活泼细腻柔和之作。像“小憩城西卖酒家,绿荫深处有啼鸦。主人叹息客来晚,谢却酴醾一架花”(《出城》)、“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束系短蓬。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榕溪阁》)等等。这自然影响到了他的诗论。 其次,刘克庄对“自然”美学境界有所追求。他大力提倡“性情说”,指出“诗之体制,历千年万世而不变者,人之情性也”。正是在性情的引导之下,刘克庄才会如此的对自然恬淡的诗风有了转变性的热爱。他对江西诗派的那些束缚非常看不惯,认为那些诗歌不和性情,且不自然。他追求的是像陶渊明那样的风格。这种追求对他诗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