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拿来主义》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文章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既反对盲目地排斥和拒绝外来文化,主张实行“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拿来主义”,指出了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外来文化仍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写作素材】
    1、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对于中外文化遗产,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他把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指责为“孱头”;他把全盘否定论者,要放火烧光遗产的家伙怒骂为“昏蛋”。
    他把全盘继承论者,大吸剩下的鸦片者鄙夷为“废物”。主张“占有”的同时要“挑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之后,“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卑不亢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
    2、本是一个富家子弟,却遭遇了家道中落的突变;本可有一个读书求功名的传统人生,却生在了一个社会骤变的时代;本可凭着“海归”医师的招牌安稳一生,却毅然选择了从文救国的道路;本可抖抖衣袖飘然而去,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本……
    再多的“本”也只能造就一个庸才,只一个“却”就可成就一座高峰!
    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年代,您是第一个从“铁屋子”中醒来的人。“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也许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您却没有在无路可走的面前低头。“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您自愿做那第一个开拓者,您开始“呐喊”,您要用自己的心来唤醒每一个昏睡的国人,要用自己的笔,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
    您,做到了。人们看到了“新文学”界那个奔走呼喊的身影,看到了“语丝”里那盏长明不灭的灯——您点燃了文学革命之火,照亮了国人民主革命之路!
    有人说您曾“彷徨”过。面对那个人吃人的社会,您只能借“狂人”之口发论;面对那一个个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却还怡然自乐的“阿Q”,您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面对一个个成了反动者枪下亡魂的仁人志士,您只能独自一人发出“为了忘却的记念”。
    然而您并不是真正的彷徨。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里,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您就是真正的勇士,骨头最硬的中国人,在沉默中爆发的“地火”。
    把生命献给祖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瘦小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大星陨落,天地同悲。但您所代表的“民族魂”必将延续不衰;您的无畏的精神,必将被人们薪火传承;您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真情,必将感动每一个后人;您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必将指引每一代人不断向前!
    巨著行世,千秋共仰。
    【素材激活】
    伟人鲁迅
    我最推崇鲁迅的那种批判精神,那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超人意志,一种刚毅果敢、临危不惧的勇士精神。知道对手不如自己而出击的不能算作勇士,只能算作壮士;而知道对手强于自己却仍勇于出击并无所畏惧的,当算是勇士。而鲁迅正是后者,反动当局虽已摇摇欲坠,但专制手段尚存,鲁迅在如此情况下,坚强斗争并以笔为武器,给当局一次又一次沉重打击。
    他的文章没有莎士比亚那样华丽的辞藻,没有屠格涅夫清新的文笔,更没有巴尔扎克的累累著作,但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却宛如天神一般。鲁迅的文章涉及面很广,其文中有对一般愚昧民众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对普通中国人的观察可谓隔岸观火,洞察秋毫,将其比喻为“铁屋子”里“许多睡熟的人们”;也有对权贵淋漓尽致的讽刺与痛骂,使人读后义愤填膺;还有对社会现象、国家政治的深刻剖析,其间不乏批判与讽刺。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也因此而确立。
    鲁迅关注的是整个民族,整个社会。
    读点鲁迅
    如今的国人若再清茶一杯,台灯一盏,把鲁迅书一卷,肯定是一道奢侈的风景。孔方兄的诱惑,浮躁的心绪,已将思想框成格子。我在格子的氛围里,坚守那份执著的承诺:读点鲁迅。
    我们曾经在周作人的乌篷船里寻觅悠闲和怡适,我们曾经在梁实秋的雅舍中喝茶谈酒,我们曾在陈源的闲话里论随笔谈小品,我们也曾在林语堂的幽默里赏鉴人世间的恩怨:我们单单忘怀了那位孤独的巨人,呐喊的勇士,深沉的思想者,慈爱的老人,那1000万言16本的大书。
    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在你彷徨无奈时,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在你空虚单调时,那是一餐无价的精神食粮;在你空虚单调时,那是一餐无价的精神食粮;在你沉沉入睡时,那是你枕下的宝典!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浮躁,少些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和丑陋。读点鲁迅,我们才能逐步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崔瑞鑫《读点鲁迅》)
    写作运用
    【应用角度】半个世纪前,鲁迅先生就文化遗产提倡采取“拿来主义”,在21世纪改革开放的今天,先生的见解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很强的指导作用。邓小平在新的形势下深刻地理解灵活地运用“拿来主义”的精髓,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进行得轰轰烈烈。新一代领导集体,正在运用“拿来主义”的智慧,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向纵深。
    【适用话题】可用于“继承与创新”“文化”“遗产”“借鉴”“选择”“开放”“取与舍”“与世界接轨”等写作话题、观点中。
    运用范例:
    1、近年来,“啤酒节”“番茄战”等标榜“狂欢”的西式文化活动在中国日渐风行,每一次都吸引不少眼球,但也引发很多争议。近日在广东东莞举行的“番茄大战”再一次将这种狂欢节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15吨新鲜番茄掀起的万人番茄大战招致全国网友的怒批,不少网友提出,以食物来狂欢是否暴殄天物?在我们这个以节约为美德的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狂欢节?
    翻阅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他说,“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我们学习西方的东西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有创新意识,又不能忘记中国传统的精华。与其抵制或者照搬西方的狂欢节,倒不如思考如何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注入更多的狂欢元素,借鉴西方狂欢节中的快乐因素来创新我们的节日文化,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
    2、做一道二元一次方程,我们通常设某某为X,某某为Y,那么针对这个漫画,我们姑且设舶来文化为鱼,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鼠。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中建议国人“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因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社会发展到今天,国人是真正学会“拿来”了,于是中国文化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众多的舶来品接踵而至——好莱坞大片,韩剧,日本动画片,哈利·波特,吉尼斯世界纪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是一盘又一盘令人垂涎欲滴的“鱼”。就连节日也是外国的好,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外来的节日比传统节日火爆得多,也是一盘“鱼”。这些舶来的文化足够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国人的传统文化——京剧、川剧、皮影戏、剪纸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即“老鼠”却越来越不受人重视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的节日也少受国人的青睐。
    是呀,有鱼吃还捉什么老鼠?有现成的国际性文化“拿来”真的就不需要中国本民族的文化吗?
    那为什么有“抢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的出现?为什么有国人自发起来抢救保护我们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摄影师,跟踪皮影戏近十年,出版影集《皮影世家》,图文并茂地将这种传统民间艺术介绍给世人,希望它能后继有人,世代流传。
    新疆的七位十二木卡姆著名民间艺人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推荐名单,古老独特的木卡姆艺术将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承。
    中国人自己的节日——端午节、中秋节,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这天,全国放假一天,家家包粽子,吃月饼,节日气氛渐浓。
    陕北腰鼓敲出陕西,敲到中央电视台,敲到国际大舞台,让全世界聆听它的震撼。
    还有中国剪纸、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藏戏、新疆玛纳斯、甘肃花儿……这些文化艺术传统技艺,逐渐都在被国人所热爱、所保护、所传承。
    舶来的文化“鱼”是丰富的,我们可以吃。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老鼠”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所在,作为中国的一员,我们更有责任热爱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近来,很有些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作辩护。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
    “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识见的官吏,也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
    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
    “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的东西,可以拿来吃掉;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毛厕,可以送到药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躺下来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就是废物了。
    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我们更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四化”建设之用,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没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当作奇货搬进来。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实行鲁迅所主张的“拿来主义”。
    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还是有的。比如,淫秽书刊和黄色录相带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鸦片烟。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林默涵《拿来与送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