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谈悲壮与悲凉之异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1:11:12 普惠英才 佚名 参加讨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给人以悲壮之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给人以悲凉之意。何则?
悲壮在形容声音、诗文等时,乃悲哀而雄壮之意。悲凉乃悲哀、凄凉之意。就其共性而言,都是形容词,都有悲哀、悲伤之意;于其个性而言,却大有区别。 欲将“悲壮”与“悲凉”之异同道明,我以为势必要说清如下几个问题:一、其“悲”之根源分别在于何处。二、“悲壮”之“壮”,“壮”在何处。“悲凉”之“凉”,“凉”因何在。三、“悲”与“壮”之间,“悲”与“凉”之间,是何关系? 人为什么会产生悲伤的情感?就诱导人产生悲伤的事由而言,可谓五花八门、品类繁多。诸如:生死别离、失败屈辱,甚至蚊虫叮咬带来的疼痛都可能让人唉声叹气、悲伤不已。然而就其根源来讲,一切悲伤都源自于悲剧的发生。个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历史的悲剧等等,都可能引发某个人或者具有某一人格的团体的共同的悲伤。而悲剧的产生又是以“命运”为核心的,而人在命运面前又几乎无能为力——人是一定会死的,人生未来的命运是难以捉摸的。客观上讲,一个人活着的状态就是一天天走向死亡的过程。然而人的命运又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由此可见,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由于命运的未卜、难以捉摸,焦虑、恐惧、不安、绝望将会永远伴随着他。因此,人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命运加之于个人、社会、历史的一丝丝的触动都有可能会诱其悲伤。就这个意义而言,人的悲伤的情感从根源上就来自于对未知的命运的焦虑、恐惧、不安与绝望。 命运的不可捉摸,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以解答的课题——人一定会死亡,而且可以说随时都可能死亡。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然而命运却难以捉摸。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的问题。那么,我们是积极奋斗、抗争、努力去争取那不可逃脱的宿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意义和充实感呢(需要强调的是,积极的斗争有可能争取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可能不能争取到),还是就此消极抵抗甚至放弃抵抗以至于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空虚和毫无意义呢,还是游离于其间,随波逐流,不能自主?从感觉上讲,积极抗争,则趋近于悲壮;消极抵抗则趋近于悲凉;游离于其间则看整体主导偏向,主要偏向于积极抗争则趋近于悲壮,主要偏向于消极抗争则趋近于悲凉,绝对的中间点是不存在的,但过渡的地段往往是容易引发争议的,因为其总是模糊不清。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正是由于命运的不可捉摸加之这种对命运的不同的态度,把命运赋予个体的“悲”与个体赋予命运的“壮”或“凉”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以“悲壮”和“悲凉”为极的两个端,中间呈现出一个过渡地段,任人们自由偏摆。人最伟大的力量就在于选择。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生命状态。到底是要“壮美”呢,还是要“凄美”,这是一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当个体作用于命运时,命运就一定会反作用于个体。因此,命运与个体之间必然是以这样的作用与反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然而,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个体力量不断减小,直至微不足道或者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努力、个体对命运的对抗是无力的,相反,个体的价值和生命意义就体现在这与命运的无休止的斗争当中。 这般分析方式为我们在分析处理一些诗词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诗经·唐风·绸缪》赏析
- 下一篇:宇航员饮用的特殊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