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现代阅读文解题技巧(四)


    四、阐发抽象内容
    
    8.从结构、对应处开窍
    [开窍门路]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一项能力要求,阐发抽象内容关键在于紧扣内容,抓住概念的内涵,把它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这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准确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是注意分析句子、短语的结构关系,搞清前后之间的联系,在大脑中理顺他们的关系。同时注意分析他们的对应关系,解题注意与题目要求对应,依据对应关系从原文中寻找相应的地方,从而找出答案。
    [开窍示例]1993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第26题
    “三个向度”是指: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
    附原文:吉尔福特1956年和1965年提出智力结构模式,以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构的因素分析和形态综合这样三个向度来解释人类知识的结构。
    解答这道题应从句子结构入手进行分析,运作、内容、结构并列,共同修饰限制“因素分析”和“形态综合”,“因素分析”和“形态综合”只是二者并列,而题目要求三个向度,根据对应关系,因此答案自然是:运作向度、内容向度、结构向度。
    再举一例:199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34题
    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原文说“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题目问的是时间,今天为什么特殊,为了迅速准确找到答案,根据对应关系原理,问时间,就要从时间上去找,全文只有两处提到时间,一是副题“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一是注解“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两个地方综合起来看,答案就找到了,原来是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
    [开窍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①艺术美,具有诱人的魅力;科学美,同样具有诱人的魅力。
    ②艺术美和科学美,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事实上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称为相辅相成,也许并不过分。它们同样是建筑在自然美的基础上,也同样应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可称为社会美中的一株并蒂莲。
    ③一副世界名画,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谜”一般的微笑,使你迷恋、陶醉;一尊古希腊神像,如被誉为爱和美神的“维纳斯”,使你动情、倾倒;一部感人肺腑的交响乐章,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使你感染、激动,得到启示和鼓舞。这些都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创造出来的奇迹。这就是艺术美。
    ④一项重大发现,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使你明智、怡心;一项数学公式的发明,使你欣喜、陶醉;一种理论体系的创造,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使你迷恋、神往。这些都是科学家通过科学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奇迹,并赋予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科学美。
    (1)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有机联系表现在_____。
    (2)试给科学美下一个定义(限20字以内)
    

    (解题思路:(1)按对应寻找的方法,我们首先确定艺术美与科学美的本质区别应从原文第③和第④段寻找,这两个段落每段最后两句话小结了艺术美、科学美各自的本质特点,两两相对,因而答案应该是:创造美的手段不同,一用艺术手段,一用科学手段。艺术美与科学美的有机联系应从原文第②段寻找,第②段的最后一句话说出了它们的有机联系,那就是:都建筑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同属社会美的范畴。(2)给“科学美”下定义也必须根据原文,根据对应寻找的方法,我们重点看原文第④段,参看原文第②段,答案应为:科学美是用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社会美。)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艺术欣赏,不同于科学观察,它不作物理化学的分析。不然的话,雕塑只是一堆石头,油画只是颜色附在纸上,舞蹈只是四肢功能健全不健全的问题。艺术欣赏也不同于哲学思考和科学判断,如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性辨析,那么,《松鹤祝寿图》也是违背科学常识的了。鹤生活在水边沼泽地,与松林无关。艺术欣赏是相对统一的精神活动。这种欣赏的态度古人早有察觉。庄子就说过,观赏一物时,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甲)后来的一些艺术家也谈到过,赏画要“舍形悦影”。莱辛也谈过诗的欣赏:“诗人不只想要被别人了解,他的描写不只要清晰而已——他还能给我们唤起生动的概念,要我们想象,仿佛我们亲自经历了他所描绘的事物之实在的可能感觉的情景,同时,要使我们完全忘记在这里使用的媒介——文字”。
    这种欣赏状态可以用“得意忘言”和“得意忘象”来概括。欣赏艺术时,例如听一个乐队演奏《春之声》时,你在心中升起了一幅春意盎然的“音画”的“象”,完全忘记了演奏者所摆弄的乐器“言”。如果这幅“音画”打动了你心弦,体验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你陶醉在这春天的意境之中去领略它的“意”,你似乎又把这“象”给忘了。如果我们继续深入到第四层次,我们还能引起思索,去考虑作者描绘春天的目的及春天意味着什么哲理。这或许可称为“得意忘意”。当然,得意忘言和得意忘象不是绝对化的。如果我对《春之声》的旋律或者小提琴的技巧感兴趣,去欣赏音响的高低、轻重、快慢等因素被处理协调一致所产生的和谐,那更多地停留在“言”或“象”的层次,这也是欣赏中常有之事。
    问:理解文意,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说明文中“象”“言”“意”“道”各指什么。
    (解题思路:这道题所问的恰是文中的关键词语,要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非易事,首先根据对应方法,将重点确定在第二段,然后仔细辨析,结合语境,确定它们的意思分别为:“象”指形象,“言”指媒介(这里不说语文或文字,因为这里说的艺术欣赏,不是文学欣赏),“意”指意蕴,“道”指思想。)
    
    9.从标点、释句处开窍
    [开窍门路]阐发抽象的内容,或许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许是一句话(单、复句),如果是一个词或短语,除了注意对应关系的词句外,还应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这些成分往往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语词。如果是一个句子,应注意分析句子的语段,注意那些具有区别层次关系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借助它们理清句子的层次关系;还要特别留意那些释句,即起解释、补充说明作用的句子,它们或变换角度加以说明,或用判断形式加以解释,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开窍示例]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25、27题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25.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
    26.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
    先分析第25题,这题既是概括,也是阐释,阐释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首先要找到原文相应的地方,即“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旧式教育是守着利禄主义的”“领起的二句话” (从“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到第二段结束),不妨从标点看起,两个冒号、两个句号标明了两句话的起止,两个分号标明每句话分别包括两个方面。根据对应关系原理,题目说的是三个弊端,因此必须舍弃一个方面,仔细分析比较,发现第二句话分号后面的内容是从正面说的,因此四个方面舍弃最后一个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概括,我们就得到阐释三个弊端的答案了。第一种弊端是死记古书内容;第二种弊端是特大(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第三种弊端是追求工;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显然,解这道题,原文的标点符号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第27题要求对这个“前提”进行阐释,题干上有所提示,“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句话就是提示,告诉我们应注意比方这个释句,将喻体还原,语言上加以精简一下,可和达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把教学(或语文课)看成是单纯(或简单)传播知识。
    [开窍练习]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总存在一个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整体化趋势。这是现代自然辩证法的一个定律。因而,经济系统它的内部也存在一个自我调节和互相制约的机制。凡是在市场或政府的调节低效或失效的地方,经济世界还有第三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在起作用,这就是社会伦理调节机制的作用。它是经济世界的第三个麦克斯韦妖(1871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称为“妖”的一种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走向“最合理”的配置机制)。某种道德、正义的原则和规范,通过习惯、传统和社会风气资源的配置,财富的分配和人类的经济行为起到某种调节作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都存在着的一个客观事实。这在工业社会之前特别明显,即使在工业社会以后,这也是经常起作用的机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伦理之手不仅能直接调节资源的配置、财富福利的分配,而且作为指导思想和价值标准,它插入企业管理的决策和政府干预调控的决策中,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目标不仅是为了利润,而且是为了人,为了提高人民及其生活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共同富裕,为了全体人民谋幸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除了因为公营企业占主导地位之外,主要是因为它是以社会主义伦理原则指导生产、指导分配,对于我们,第三个麦克斯韦妖之所以重要,理由就在这里。
    (1)文中所说的“第三个麦克斯韦妖”是指经济世界中的( )机制,而另外两个“麦克斯韦妖”是指( )机制和( )机制。
    (2)文中所说的“社会伦理调节机制”其内涵应该是( )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我们解释的都是抽象的概念,离开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说简直无法解释,正因为有语文环境,我们运用瞻前顾后的办法,可以迅速找到答案。(1)第三个麦克斯韦妖是指“社会伦理调节”机制,另外两个分别是指“自我调节”机制和“朴素制约”机制,这一题看前文即可找到答案。第(2)题则需看下文,看释句,答案应该是:某种道德、正义的原则和规范,通过习惯、传统和社会风气对经济起某种调节作用的机制。)
     (责任编辑:admin)